清晨六点半,阳光已经顺着百叶窗的缝隙溜进来,在刘好仃的办公桌上画出几道金线,像给旧木头镶了边。他刚泡好一杯茶,茶叶还没完全舒展,手机就响了——不是铃声,是小林设的那个“扫码成功”提示音,清脆得像玻璃杯碰瓷儿。
“刘哥,第一批货到胡志明市仓库了!”小林声音里带着点刚睡醒的鼻音,还有点藏不住的兴奋,“更绝的是,两天内,二维码扫了快两百次!”
刘好仃没说话,低头看了眼桌上那张贴着笑脸二维码的样品箱照片——正是昨天发出去的那个。照片边角被他用胶带粘过一次,现在又被晨光晒得翘了起来,像个随时准备起飞的小纸船。
“老张刚路过我工位,嘟囔了一句‘现在看数据太早。”小林顿了顿,“我说,这不是看数据,是听门响。”
刘好仃笑了,把茶杯放下,起身走向会议室。路上顺手拿了块白板笔,边走边转着玩,笔帽咔哒咔哒响,像某种节奏稳定的倒计时。
会议室门一开,阿芳已经在了,正低头在任务卡背面写东西,笔尖轻快,像是在跟谁比赛写字速度。她抬头看他进来,眼睛亮了一下:“我刚发现个事儿。”
“说。”
“扫码热区集中在胡志明市周边三个城市,都不是我们原计划主推的。”她把打印出来的分布图推过来,红圈圈得很认真,像幼儿园老师批改作业,“说明啥?人家分销商比我们会选地方。”
刘好仃盯着图看了五秒,然后拿起红笔,在那三个城市名字旁边各画了个小太阳:“说明门开了,风往哪儿吹,咱们得学会看。”
阿芳噗嗤一笑:“你这比喻也太温柔了吧,不像厂里老刘。”
“五十多岁的人了,还天天吼吼喳喳像车间机器?”他摆摆手,“咱们不是卖玻璃的,是给人家装风景的。风景要稳,人心要暖。”
老张这时候果然来了,手里拎着保温饭盒,一看白板上的图就皱眉:“这才几天?扫几次码能说明啥?说不定人家就图新鲜,扫完扔一边。”
小林从电脑后探出头:“可人家扫完没扔啊,有人还留言问‘下次啥时候补货,系统自动记录的。”
“留言?”老张愣住,“还能留言?”
“能啊,”阿芳翻出手机截图,“你看,这条写着‘你们的玻璃真干净,我家狗都以为没装。”
刘好仃乐了:“狗都觉得干净,这比啥检测报告都管用。”
老张没接话,蹲下身去摸了摸自己脚边那个刚拆封的样品箱——就是贴笑脸二维码的那个。指尖蹭过标签边缘,有点粗糙,但很实在。他没说话,起身走了,脚步比昨天轻快不少。
“行,数据先记着。”刘好仃拍拍手,“下一步不是等反馈,而是盯动作。谁先动,我们就跟谁学。”
阿芳点头,在任务卡背面又添了一行字:“门开了,风往哪吹?别光站着吸风。”
小林凑过去看,笑出声:“你这笔记越来越像诗了。”
“不是诗,是提醒。”她合上本子,抬头看刘好仃,“刘哥,你说这批货要是卖得好,下一批我们能不能换个城市试试?”
“当然能。”他说,“但不是换城市,是学他们怎么挑城市。”
中午吃饭时,阿芳特意坐到窗边,阳光正好洒在她的饭盒上,米饭粒粒分明,像撒
第617集:拓展效果初步显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