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65集:构建效果初步显现[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晨的阳光把控制室的玻璃照得发亮,像给整个房间镀了层薄薄的糖霜。刘好仃进门时,顺手把保温杯放在了小林的键盘旁边——杯底一圈水渍,正好压住了“Enter”键的右上角。
     “今天不开机也得干活。”他一边说,一边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封面上贴着张便利贴:“GPULSE阶段评估·第1轮”。
     小林刚想伸手擦杯子,却被刘好仃拦住:“别动,就让它压着。咱们今天先不敲代码,先看‘日志说话。”
     阿芳抱着文件夹进来,发带松了一圈,额前几缕碎发翘着,像刚被静电亲过。她瞄了眼保温杯:“这算不算物理意义上的‘锁定输入?”
     “算。”刘好仃点头,“这是仪式感,也是提醒——咱们现在不是在写程序,是在读‘生态的呼吸声。”
     他打开投影,调出GPULSE后台的协作链日志。屏幕上,“协作链001”正安静地闪烁着蓝光,下面挂着三条分支:深大理论模型、SZPT设备预约、17号炉测试窗口。而在最下方,新增了一条跨境记录:“hcm_engineer@glassvn.vn —— 已建立联系”。
     “昨天他们不仅发了视频,还回传了三组冷却区的环境参数。”刘好仃点开附件,“更关键的是,他们主动标注了‘SONIC01的改装过程。这不是合作,是托底。”
     老张端着饭盒路过,瞅了一眼屏幕:“学生画个草图,越南改个警报器,你们就当创新了?我修炉子三十年,没见过靠‘感动降振动的。”
     “我们也没指望靠感动。”刘好仃不急,“但您看这个——”他切换到数据面板,“过去七十二小时,GPULSE平台共触发资源匹配提醒14次,跨主体信息交互频次提升3.7倍。这不是谁画了个图,是系统开始‘自己找人了。”
     阿芳翻着记录本,突然轻声说:“等等……‘协作链001的更新频率,比预设快了2.3倍。”
     小林凑近一看:“不是人为刷新,是多端同步触发的自动推送。系统在……自己追进度?”
     刘好仃笑了笑:“说明它闻到味儿了。咱们搭的是桥,它想跑车。”
     会议桌上的气氛悄悄变了。老张没再说话,只是默默把饭盒挪开,腾出位置放笔记本。
     中午刚过,刘好仃带着阿芳和小林走进生产调度室。墙上挂着的生产排程表密密麻麻,红笔圈出的检修时段像一道道伤疤。
     “导流板模拟数据出来了。”刘好仃把平板递给主管,“气流均匀度提升18%,基于真实产线参数建模,误差范围±1.2%。”
     主管翻了两页,眉头没松:“学生做的?学校实验室跟咱们产线差着十万八千里。”
     “可他们用的是咱们公开的历史数据。”小林接话,“而且……他们凌晨三点还登录过故障库,调取了去年十一月的振动峰值记录。”
     主管抬头:“几点?”
     “三点零七分。”小林说,“IP来自SZPT宿舍区。”
     屋里静了两秒。
     阿芳轻声补了一句:“年轻人睡不着,就来琢磨咱们的炉子。”
     主管终于笑了:“行吧,给两小时。但必须是夜

第665集:构建效果初步显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