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99集:个性化服务全面提供推进[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晨的调度室,玻璃幕墙外天色刚从灰蓝转成鱼肚白,像一块未完全熔化的玻璃料坨。刘好仃的搪瓷杯搁在操作台边缘,杯口一圈水渍,映着初升的日光,微微晃出一道彩虹。他没喝茶,而是盯着主屏上静静躺着的两个文件:一个是“beklenen_hizmet_v1.docx”,另一个是“草案_待校准”。光标在后者末尾闪了三下,他点了进去,删掉“草案”二字,按下了保存。
     系统弹出提示:“确认启动服务响应试点?区域:日本、中东、南美。”
     他点了“是”。
     小林端着豆浆进来,吸管咬得歪歪扭扭:“真开了?不测几天?”
     “测太久,汤就凉了。”刘好仃把打印出来的“语义动作对照表”贴在调度台前,红笔圈出的“karama”像一枚火漆印章,“现在开始,客户说的每一个词,都可能是开关。”
     小林凑近看,忽然笑出声:“您这表,比我妈的菜谱还细致。”
     “菜谱做错了,顶多咸点。”刘好仃头也不抬,“服务做错了,人就走了。”
     第一通自动触发来自巴西。系统监测到客户玛利亚的语音情绪值跳到6.8,三维模型瞬间亮起红点,“情感认同”层级自动激活,语音专线接通。接线员刚说“您好,这里是深圳服务专线”,那边只轻轻一句:“Oi,你们在听吗?”
     通话时长:47秒。挂断。
     后台判定为“无效连接”,准备归档。
     刘好仃却调出了录音。他把那句“你们在听吗”听了五遍,又回放接线员的回应:“我们在,一直都在。”声音平稳,标准,像一段预录好的广播。
     “标准是对机器的,人要的是确认。”他低声说,转头对小林:“查她账户,最近有没有积压工单?”
     小林敲了几下键盘,瞪大眼:“有!三周前提交的包装问题,一直没补材料,说是‘懒得再提了。”
     “现在她提了。”刘好仃在笔记本上写下:“47秒,不是对话,是试探。他们不是要答案,是要确认自己存在。”他把这页纸轻轻夹进“火种·服务线V1.0”手册,封面下,边缘已经有些卷了。
     日本区的考验来得更安静。
     客户山田原定周五下午提交质检报告,系统预设了周四晚的提醒邮件。可这天上午九点,报告提前到了。刘好仃翻看历史记录,发现山田每次调整时间,都会在周二收到内部会议通知——而系统,没接入那个邮件链。
     “我们盯流程,他们看变化。”他把“变更预警”加进二级触发条件,又手写一封日文邮件:“检测流程已提前准备,如您时间调整,我们可随时配合。”发完,标注“人工补位,需系统化”。
     十七分钟后,回信来了:“你们比我们更早意识到变化。”
     刘好仃没笑,也没说话,只是把这句回信用便签打印出来,贴在火种墙上。旁边是那张“先听清,再开口”的旧纸条。两张纸并排贴着,像一对老伙计,一个教人闭嘴,一个教人睁眼。
     中午,中东区警报响起。
     沙特客户阿卜杜拉提交紧

第699集:个性化服务全面提供推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