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36集:公关活动策划实施[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晨的阳光穿过玻璃幕墙,斜斜地切进办公室,正好落在小林刚泡好的那杯速溶咖啡上。热气微微晃动,把光晕搅成一圈圈涟漪。她还没来得及吹一口,门就被推开了。
     刘好仃拎着两个塑料袋进来,里面是刚买的烧麦和肠粉,油纸都浸出淡淡黄印。“先垫垫,”他把袋子往会议桌上一放,“今天咱们不聊传播,聊点‘场面话。”
     小张从工位探头:“要搞活动了?”
     “不止是搞,”刘好仃拉开椅子坐下,“是要把场面搞大,把话说到点子上。”
     上一轮广告投出去,客户咨询多了,社交媒体也开始有人主动晒项目照片。但刘好仃清楚,光让人知道你,还不够。得让人愿意提你,愿意为你说话——这事儿,得靠公关来推一把。
     会议室里人陆陆续续到齐,刘好仃打开投影,白板上赫然写着四个字:“声量升级”。
     “传播是发声音,”他指着屏幕,“公关是请客吃饭——请媒体吃,请行业吃,也请未来客户吃。”
     小林笑出声:“那咱们是不是得先练练敬酒词?”
     “词不重要,”刘好仃摆摆手,“重要的是端上桌的菜得硬。”
     讨论很快热起来。有人主张办新闻发布会,直接面对媒体,亮数据、讲技术;有人觉得太正式,不如赞助一场绿色建筑论坛,低调又有调性。
     “发布会像考试,答得好加分,答不好扣分。”小张皱眉,“咱们没走过这流程,万一被问住……”
     “那赞助呢?”小林反问,“花几十万冠名,最后只换来一句‘感谢深圳玻璃厂支持,念完就没人记得?”
     刘好仃听着,没打断。等大家说得差不多了,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两条线。
     一条写着“响动”,一条写着“信任”。
     “发布会能造响动,”他说,“但只要咱们准备足了,响动里也能长出信任。赞助呢,是种树,慢,但根扎得深。”
     他顿了顿,补上一句:“所以——两条腿,一起走。”
     会议室安静了一秒,随即爆发出一阵笑声。小林拍桌:“您这是要搞‘发布会+赞助联排演出啊?”
     “对。”刘好仃点头,“发布会当天,我们宣布赞助‘亚洲可持续建筑峰会,同步发布环保技术白皮书。媒体有料可挖,行业有话可评,咱们——有事可说。”
     空气里那股犹豫劲儿,像被风吹散的雾,一下子透亮了。
     筹备从第二天就开始了。
     预算表摊开,数字像蚂蚁爬满纸面。场地、物料、媒体邀请、直播团队、现场布置……每一项都在喊“超支”。
     刘好仃带着财务和策划组重新过了一遍方案,砍掉花哨的灯光秀,取消嘉宾伴手礼的定制礼盒,连背景板都从双层立体结构改成平面喷绘。
     “省下的钱,”他说,“全挪到技术展示区——我要让记者能亲手摸到那块会‘呼吸的玻璃。”
     场地也费了一番周折。最初谈的会展中心大礼堂,档期被一家跨国企业包了。后来辗转联系上一家刚开业的低碳会议中心,对方听说是支持绿色建材推广,主动降了三成费用,还免费提供碳排放监测数据作为活动配套。
     “他们图啥?”小张嘀咕。
     “图咱们的故事能上新闻。”刘好仃笑了,“双赢,才叫合作。”
     最麻烦的是合作方沟通。峰会主办方起初只愿给二级赞助商身份,露出机会有限。刘好仃亲自打了三通电话,又发去一份详尽的技术应用案例集,终于换来主舞台侧屏的LOGO展示,以及一场十五分钟的主题发言。
     就在最后一次协调会上,对方随口提了一句:“对了,我们今年新设了个‘绿色创新贡献奖,你们有兴趣参评吗?”
     刘好仃眼睛一亮:“有,怎么没兴趣?”
     回办公室路上,小林忍不住问:“真要参评?评委可都是国际专家。”
     “评不上,也是露脸。”刘好仃边走边说,“参评材料往官网一挂,本身就是背书。”
     她点点头,心里那根弦,又绷紧了些。
     发布会前四十八小时,一切进入倒计时。
     技术团队在展厅反复调试智能调光玻璃的感应系统,确保现场演示时能随光线自动变色;小林带着文案组核对每一张PPT上的数据,连小数点后一位都不放过;小张则忙着确认媒体名单,生怕漏掉任何一个行业垂直媒体。

第736集:公关活动策划实施[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