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44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客户服务创新[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清晨的阳光穿过玻璃厂办公楼的百叶窗,在地面上投下一道道细长的光条,像琴键,也像时间的刻度。刘好仃站在窗前,手里握着刚泡好的茶,杯壁微烫,茶香淡淡地浮在空气里。他没急着喝,只是看着楼下那辆红色货车缓缓驶出厂区,车尾灯一闪,消失在晨光中。
     手机在裤兜里震动了一下。
     他掏出来,是李经理的回复:“智利包舱的事可以谈,电动货车充电数据晚上发你。”
     刘好仃嘴角微微一扬,把手机放回口袋。这感觉,像下完一盘棋,刚收完子,对手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盘算起下一局了。
     可就在这时,邮箱“叮”地一声,跳出一封新邮件。
     发件人是越南合作方的质检主管,标题写着:“关于数据接口共享的补充说明”。
     他点开,内容不长,但读完后,手指在屏幕上停了几秒。
     对方说,自动化质检线确实能提前48小时共享原料数据,但前提是——客户要能实时接收并反馈。否则,信息发出去没人看,等于白搭。
     “我们这边系统准备好了,”对方写道,“但不知道贵方客户是否习惯这种节奏?比如,他们愿意半夜三点查邮件吗?”
     刘好仃轻笑了一声,把邮件关掉。
     他转过身,办公室里已经陆续有人来上班。小林抱着笔记本从走廊经过,看见他,扬了扬手里的设备:“刘工,新数据接口测试包装好了,随时能推。”
     “不急。”刘好仃摆摆手,“先问问——咱们的客户,准备好了吗?”
     小林一愣:“客户?他们不就是收货、验货、付款吗?”
     “以前是。”刘好仃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成本”“效率”下面,轻轻写下两个新词:“响应”“体验”。
     他没解释,只是盯着那两个字,像在看一扇还没推开的门。
     半小时后,会议室。
     投影仪亮着,屏幕上是最近三个月的客户反馈汇总。数据很安静,但字里行间透着点“别扭”。
     比如,巴西客户抱怨清关速度虽然快了,但没人提前通知他们货到哪了;德国客户说系统能查物流状态,但界面全是中文,他们得靠翻译软件猜;还有个中东客户直接写:“你们的玻璃很美,但沟通像在玩猜谜。”
     小王翻着表格,忍不住吐槽:“咱们省了十八道流程,结果客户觉得……更难搞了?”
     “不是更难搞,”刘好仃接过话,“是咱们跑太快,把客户落下了。”
     他顿了顿,指着屏幕:“咱们优化了供应链,像给车换了发动机、换了轮胎,跑得快了。可客户坐在车里,没方向盘,没导航,连窗户能不能开都不知道——你说他坐得舒服吗?”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小林挠头:“所以……咱们得装个空调?”
     众人笑出声。
     刘好仃也笑了,但没接玩笑。他走到窗边,阳光正好照在玻璃幕墙上,反射出一片银亮。远处,几辆物流车正排队进厂,像一群归巢的鸟。
     “我昨晚算了个账。”他忽然说,“咱们今年出口的玻璃,铺开能盖满三个足球场。每一块,都有人用手摸过、用眼看过、用心挑过。可我们认识他们吗?知道他们几点开工、几点喝咖啡、习惯用微信还是WhatsApp?”
     没人回答。
     他知道这问题没标准答案。
     但问题本身,已经够了。
     中午,食堂。
     刘好仃端着餐盘找座位,看见小周和小陈正挤在一张小桌前,对着手机屏幕争论什么。
     “不是我说,沙特客户那个定制包装,咱们真得加个防潮层。”小周指着手机里的照片,“他们那边湿度大,运输又长,万一到货发霉,赔的可不止一箱货。”
     小陈摇头:“加防潮层成本涨8%,审批流程得重走,不值得。”
     “可客户说他们去年就遇到过这问题,还发了照片。”小周放大图片,“你看,边角都起泡了。”
     刘好仃走过去,看了眼照片,没说话,只是把自己的饭盒轻轻放在桌上。
     “值得。”他终于开口。
     两人抬头。
     “不是因为成本涨8%,”他夹了口青菜,“是因为客户特意提醒过。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信任咱们,愿意提前说问题。这种信任,比省8%重要。”
     小陈张了张嘴,没反驳。
     刘好仃笑了笑:

第744集:新挑战:品牌全球化客户服务创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