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集:创新方案巧妙构思[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清晨的阳光斜斜地切进会议室,把桌角照得发白。刘好仃站在投影幕布前,手里捏着一支蓝色白板笔,笔帽被他咬过一圈,留下浅浅的牙印。他没急着说话,只是把昨夜整理好的客户洞察报告轻轻放在桌上,封面上那行手写的标题——“我们不认识的客户”——还带着一点墨迹未干的湿润。
小陈进来时手里端着两杯奶茶,一杯递给小林,自己嘬了一口,吸管发出“啵”的一声。她瞄了眼报告封面,笑了:“刘工,这标题像极了我前任分手短信的开头。”
没人接话,但气氛松了一点。
刘好仃点点头:“没错,我们确实‘不认识他们。可现在,我们要开始‘认识了。”
他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字:怎么变?
“客户要的不是标准答案,是‘我懂你。”他敲了敲白板,“所以问题来了——咱们怎么把‘懂变成服务?”
小王啃完最后一口三明治,纸袋揉成团,精准投进垃圾桶:“想法是好,可咱们是玻璃厂,不是心理咨询室。”
“但我们可以做‘会聊天的玻璃厂。”刘好仃笑,“比如德国客户要物流更新到小时,咱们能不能开发个小程序,让他们像查快递一样刷进度?”
小林眼睛一亮:“还能加个语音播报功能,早上九点自动推送:‘您订购的LowE中空玻璃,已通过汉堡港清关,配上德语播音腔。”
“再加个天气提醒,‘柏林今日有雨,建议延迟卸货。”小陈补刀。
笑声炸开。
刘好仃趁热打铁:“这就是增值服务——不是卖玻璃,是卖‘省心。”
他在白板上画了个圈,写下“增值服务”,又画了个更大的圈,写上“客户社区”。
“光服务还不够。咱们得让人觉得,选咱们,不只是买材料,是进了个‘玻璃圈。”
“像微信群?”小王问。
“不止。”刘好仃摇头,“是技术交流、新品试用、案例分享,甚至——让客户教客户。”
小陈皱眉:“客户教客户?他们肯吗?”
“肯。”刘好仃肯定,“上回巴西那个视频,工人说‘看得见用心,他愿意拍,就说明他想被看见。咱们给他个舞台。”
小林若有所思:“那咱们可以搞个‘全球玻璃匠人计划,邀请客户分享他们的项目故事,咱们剪成短视频,配上字幕,发到海外社媒。”
“还能搞线上沙龙。”小陈接上,“比如‘中东建筑美学与玻璃搭配,请那边的设计师来讲,咱们提供翻译和直播支持。”
刘好仃在白板上快速记下关键词:线上沙龙、客户故事、技术共享、多语支持。
空气里有种微妙的电流,像雨前的风。
可小王还是摇头:“听着是挺酷,可人力呢?翻译、运营、内容制作,咱们客服部哪来这么多人?”
“不靠一个部门。”刘好仃说,“靠机制。比如客户社区,初期咱们推,后期让他们自己玩起来。就像广场舞——你放第一首《最炫民族风》,后面大妈们自己就接上了。”
又是一阵笑。
但小林没笑。他盯着白板上的“定制包装”四个字,犹豫着开口:“刘工,沙特客户要阿拉伯纹样包装,印尼要防潮膜带图腾,法国要材质故事卡……咱们真能一个个做?”
“不能。”刘好仃答得干脆,“但我们可以做‘模板库。”
他翻开笔记本,亮出一页草图:一个基础包装盒,四周留出可替换区域,像拼图。
“文化元素模块化。”他解释,“中东用几何纹,北欧用极简线条,日本用浮世绘风。客户下单时勾选偏好,系统自动生成包装设计,传给本地合作印刷商。”
小陈眼睛亮了:“还能加个‘客户专属LOGO烫印服务,收点溢价。”
“对。”刘好仃点头,“增值服务不是白送,是让客户愿意多花一点,换来‘这是我的玻璃的感觉。”
小王终于松口:“那客户社区呢?别搞成死群,发个消息三年才回一句‘666。”
“那就得有‘钩子。”刘好仃说,“比如每月一次‘新品体验官招募,从社区里选十个客户,免费寄送新研发的玻璃样品,让他们试用后拍视频反馈。”
“还能搞积分。”小陈兴奋起来,“发帖、分享、提建议都加分,积分换定制礼品,比如刻名字的玻璃镇纸。”
“或者优先供货权。”小林补充,“旺季时,高积分客户优先排产。”
刘好仃把这些建议全记下,白板渐渐被填满,像一张正在成型的拼图。
第746集:创新方案巧妙构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