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53集:问卷调查广泛开展[1/2页]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辜彼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会议室的百叶窗条纹斜切在桌面上,像一排等待翻动的答题卡。阳光比昨天早了十分钟爬上白板,照在“反馈机制”那行字上,墨迹微微泛亮,仿佛刚写上去似的。刘好仃拎着保温杯进来时,小林正把五份文件夹按国家顺序摆成扇形,像在发牌。
     “大纲初稿都看了?”他拧开杯盖,热气卷着陈皮味浮起来。
     “看了。”小王推了推眼镜,“德国那边,我加了三条关于建筑法规的问题——他们连玻璃厚度都得写进房产合同。”
     “巴西呢?”刘好仃吹了口茶。
     “问了阳光强度对玻璃老化的影响,”小陈翻着笔记,“还加了个问题:‘您家玻璃最常被孩子画什么?”
     “哦?”刘好仃挑眉。
     “因为视频里很多人拿马克笔在玻璃上涂鸦,”小陈笑,“有个小孩画了只恐龙,说‘这是我家的守护神。”
     刘好仃也笑了:“那问题留着。人用玻璃,不只是挡风遮雨,还得装得下生活里的怪念头。”
     小林举手:“越南客户里有不少老房子翻新,我设计了几个关于‘老墙配新窗的适配问题。比如‘换玻璃时,您最怕破坏哪部分?”
     “好。”刘好仃走到白板前,拿起笔,“现在,咱们把这些问题‘翻译成一张能走遍世界的问卷。”
     他写下第一行:别问“好不好”,问“哪里疼”。
     “比如,”他转过身,“别问‘您是否满意隔音效果?——这种题,九成人都勾‘一般以上。要问‘昨晚邻居吵架,您听清了几句?”
     小王笑出声:“那德国人估计会写‘七句半,中间半句是方言,没听懂。”
     “那就对了。”刘好仃点头,“数据不怕难看,怕没声音。”
     大家埋头修改,笔尖沙沙响。刘好仃踱步看每个人的屏幕,偶尔停下,指着某一行:“这个问题太绕,像绕毛线团。”“这个选项得加‘其他,请说明——人总有你想不到的答案。”
     讨论到开放性问题时,小林犹豫:“这类问题回收后分析起来工作量大……”
     “但金子常在‘其他里。”刘好仃敲了敲她的屏幕,“上次客户写‘玻璃太干净,猫老撞上去,咱们后来不是出了防撞纹系列?记住,标准答案里出不了新品,出新品的,都是‘奇葩答案。”
     他顿了顿:“这些回答,咱们回头专门做一轮‘挖宝分析。”
     ——这话像一颗小石子投进水里,没人多想,但谁都没删掉那栏“其他,请具体描述”。
     中午前,第一版问卷定稿。二十个国家,三十八道题,分五组,每组带本地化调整备注。比如冰岛那版,加了句温馨提示:“答完问卷,可登记参与‘火山咖啡抽奖。”小陈咧嘴:“这招损的,人家可能就冲咖啡来的。”
     “来的人多了,数据才够大。”刘好仃合上电脑,“来者是客,咖啡管够,答案更要收好。”
     下午两点,问卷上线。
     小林负责的越南站通过本地建材平台推送,附赠小额优惠券;小王在德国用专业建筑论坛和邮件列表双线投放,标题写得像学术问卷:“关于住宅玻璃性能的跨国研究,诚邀专业人士参与”;小陈把巴西版做成短视频插页,背景是热带雨林光影在玻璃上跳动,字幕写着:“你家的玻璃,真的懂你的阳光吗?”
     阿联酋的渠道最难搞。那边网络习惯碎片化,邮箱打开率低,社交媒体又偏好视觉内容。小王愁得啃了一上午饼干渣掉键盘里。
     “试试和当地一家连锁建材店合作。”刘好仃翻着手机,“他们新店开业,搞‘透明生活周,咱们的问卷嵌在他们的互动墙上,答完能抽奖赢太阳镜。”
     “互动墙?”小陈好奇。
     “就是一面大玻璃屏,手指划过去,问题就浮现。”刘好仃笑,“高科技,但内核还是——让人愿意动一下手指。”
     合作当天敲定。对方负责人发来照片:玻璃墙亮着,第一道题是:“您希望家里的玻璃,像沙漠的风一样通透,还是像棕榈叶一样有遮有藏?”
     “这题谁写的?”刘好仃问。
     小王低头假装看数据:“我……瞎编的。”
     “留着。”刘好仃点头,“问题要有温度,别老板着脸问‘透光率需求。”
     三天后,数据开始

第753集:问卷调查广泛开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