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三章 纳妾(一)[1/2页]

神都锦绣 钟山布衣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后世,石油是最为重要的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之一,其产业链很长,延伸制品众多。
     但是在大唐,石油只有三种产出,汽油,煤油和沥青。
     由于采用的是易货交易,所以利润也不低,可随着社会需求量的日益增加,原油供应就成了大问题。
     从“波斯”到“玉门关”,近万里路途,一来一回,需要三四年,哪怕日夜不停,连绵不绝,每日抵达“玉门关”外交易的“突厥人”和“波斯人”,其运送总量也不过五千桶上下,再经过中转后运到“卫岗乡”,只能达到每天三千桶,多出来的两千桶,都囤积在“长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在于,从“长安”到“洛阳”的这一段路,道路崎岖,运送能力有限。
     如果仅仅是这个问题,那还当算不得什么大事,原油囤积在那儿,也不会变质,充其量占用一些地方罢了。
     可是,铁皮桶在日晒雨淋之下,非常容易锈蚀,而且,“铁”本身也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物资,在有限产量下,被铁皮桶占用太多,那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所以,当冯宝听说“长安”囤积有几万桶原油的时候,便萌生了在关中开设“炼油作坊”的想法。
     只不过,“炼油作坊”和“水泥作坊”相同,都属于军民两用,那么,生产工艺的保密,极其重要。与此同时,汽油的危险性,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
     考虑到风险和利益共担的原则,冯宝有意在“长安”周围开设几处“炼油作坊”,只是涉及到地方新商税的实施,以及汽油销路等问题,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直到月前,“皇家学堂”有一名学子。捣鼓出一种相对安全一些,以燃烧汽油为主的“热水炉”,令冯宝察觉到了汽油民用化的可能。
     在这个背景前提下,冯宝认为,开设“炼油作坊”,应该能够提到议事日程上。
     正因为如此,当许敬宗和李义府试图介入“海运”时,冯宝毫不犹豫向他们推荐了“炼油作坊”,并详细说明了前因后果,以及他脑海里的操作细节。
     许敬宗和李义府很快明白了冯宝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参照“水泥作坊”的运作方式,只不过一次性的“专利费”相对比较高。
     投资高,许敬宗和李义府到并不是太在意,反正他们没打算自己出钱。作为大唐朝廷现任和过去的宰相,不缺“投献”门下的商贾,因此,没有多少考虑,便答应下来。
     正当他们达成一致,定下具体章程时,休息间外突然响起一声“师父”,紧跟着大门被人推开。
     “小俨……?”
     明崇俨急匆匆走进,且不顾礼数,直接言道:“师母与谢侯夫人先后身子不适,呕吐不止。”
     “怎会如此?”冯宝立刻站起身,顾不上跟许敬宗他们打招呼,一边问道:“可有请大夫?”,一边迈步往外走去。
     “有太医正在观戏,已差人前去。”明崇俨跟在后面道。
     望着冯宝师徒走出休息间,李义府寻思片刻,转首道:“两位侯爷夫人似有恙,老夫意欲探望,许公以为如何?”
     “同去。”许敬宗起身缓缓言道:“然确有恙乎?或有喜乎?”
     “呵呵,许公所言甚是。”李义府起身道:“一去便知。”
     有道是“关心则乱”!
     不论谢岩还是冯宝,其实都没有想过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自家夫人其实并非生病,而是“有喜”了。
     直到太医诊脉完毕向二人道贺,方才醒悟过来。
     主母“有喜”,对于谢、冯两府而言,当然是喜出望外。在众人小心呵护下,两位侯爷夫人提前结束行程,先一步回返“卫岗乡”。
     一日后,喜讯传入“洛阳”。
     又过两日,一个谢岩意想不到的客人登门来访。
     “韩国夫人”武顺,乃武皇后亲姐,贺兰敏月生母,更是谢岩的丈母娘。
     她的到来,令谢岩颇感意外,不过热情招待却是必须……
     她们母女俩说了什么,谢岩不太清楚,也没有过问。
     然而,就在丈母娘第二天离开的晚上,贺兰敏月助谢岩更衣之际,忽然言道:“夫君,妾身难以伺候,何不纳一房妾室?”
     “啥?纳妾?”谢岩脑子里迅速想起这么一个词语,紧跟着一脸疑惑地看向贺兰敏月问:“夫人何出此言?”
     “妾身有孕……”贺兰敏月没有把话说完,同时脸上闪过一抹绯红。
     谢岩瞬间秒懂。
     在大唐,无论哪个豪门或勋贵之家,当家主母除了生

第四十三章 纳妾(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