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446,解散国会[1/2页]

中华世纪谈 笑谈正说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1913年——1914年袁世凯待国会选举他为正式总统后,解散国会,开始独裁统治。
      袁世凯平定了二次革命后抓紧时间选举总统。他得赶紧把自己这个临时大总统转了正。他要求国会先不要管宪法,先把总统选出来再说。
      他在二次革命爆发后并没有立即对国民党议员实施报复,只抓了几个平时闹唤得凶的以儆效尤,留下了其他人。因为留着他们还有用,他需要国会帮他摘掉“临时”的帽子,需要走个法律形式。如果清洗了国民党议员,国会少了45%的议员,达不到四分之三的参会人数,选举就没法进行了。
      国民党议员跑了几个去投孙中山,但多数人还是留下了。前面说过,国民党的成分复杂并且相当一部分人是为了荣华富贵而入党。他们主动跟叛乱的国民党划清界限或脱党,希望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国会选举毫无意外地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
      袁世凯即日发表《大总统声明》:“所有前清国政府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各外国政府间所订之一切条约、协约、公约,必当恪守”。
      英俄德日等列强随即宣布正式承认中华民国。美国早在民国正式参议院成立之日就已经宣布承认中华民国,此时发来贺电“电贺袁世凯就任总统”。
      不久后,宪法草案也出台了。袁世凯看过后不满意,还是孙中山的《临时约法》那一套,搞大内阁小总统。袁世凯让宪法起草委员会修改,要求扩大总统职权。宪法起草委员会多是国民党人,拒绝了袁世凯的要求,认为宪法既然已经脱稿就应该由国会投票来决定是否需要修改,坚持进入投票程序。
      结果在国会投票前夕,袁世凯突然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议员的议员资格。理由是国民党参与叛乱,也就是二次革命。已经宣布脱党或早已转投其他党的议员也被收缴了议员证。也就是说但凡曾加入过国民党的议员一律清除出国会。此令一下,国会超过一半的议员不能进入国会开会。
      国会达不到法定开会人数,陷入瘫痪。新鲜出炉的宪法草案也成了废纸。
      残存议员强烈抗议袁世凯非法罢免议员。按照临时约法,只有国会才有资格罢免议员,总统和内阁都没有这个权力。
      袁世凯辩解说,临时约法没有考虑到议员所属党派参与叛乱的特殊情况。别说临时约法没有相关规定,世界各国都没遇到过这种情况。我这是特事特办,算不得违法。我总不能让乱党、叛党决定国家大事吧?
      但是议员少了一半,国会名存实亡,共和制也名存实亡。
      袁世凯说那没关系啊,你可以补选啊。选举非国民党员进入国会。
      残存议员坚决不同意,要求恢复国民党议员资格。接受补选就等于默认罢免议员合法,承认你们罢免议员的权力。你罢免了我补选。我补选完你再罢免。你看谁不顺眼就罢免谁。那国会不就成了你的下属部门了吗?
      双方互不退让,陷入僵局。
      内阁打算搞政治体制改革,召开行政会议讨论改革措施。与会代表包括中央代表和各省选派的代表。
      袁世凯灵机一动,把行政会议改名为ZZ会议,取代国会,并且以ZZ会议的名义解散国会。
      ZZ会议搞出一个袁氏版的《中华民国约法》代替《临时约法》,正式恢复了总统制。
      新约法授予总统至高无上的权力。总统总揽统治权,即便是宣战、媾和也无需国会批准,发布命令也不再需要内阁副署。内阁就是总统的直辖部门。
      《大总统选举法》随后公布。总统任期十年,可以连任,并且可以无限连任。总统继任人由前总统推荐。总统选举变成了变相世袭。
      袁世凯实际上成了名为总统的皇帝。
      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的本意是限制、索性总统的权力,没想到反倒给了袁世凯独裁的机会。
      袁世凯下令通缉孙中山、黄兴等国民党骨干分子。国民党骨干大多跑去日本避难。蒋介石在刺杀陶成章后潜逃日本躲避风头,在那里投到孙中山麾下。
      参加闹事的省份被袁世凯更换了都督。蔡锷在“二次革命”期间站在袁世凯一边。但是袁世凯对也他不放心,调他进京做官。
      这下子,国内朝内都清静了。再没人敢烦他,更没人敢跟他对着干。现在的袁世凯是金口玉言,说什么是什么,想怎么着怎么着。袁世凯感到还是独裁好啊。
      此后,袁世凯开始加紧准备恢复帝制。他想再上一层楼,过过做皇帝的瘾。
      原来的那个皇帝,也就是清朝的末代皇帝,依然健在。小皇帝溥仪按照袁世凯承诺的优待条例宣布退位后依然保留着皇帝的称号,只不过是在紫禁城里关上门做皇帝。
      溥仪退位时才6岁。他还不明白退位对于他意味着什么,也不明白他名义上的妈隆裕太后为什么天天躲在屋里抹眼泪。
      隆裕哭自己命苦、哭自己无能,把祖宗的江山搞丢了。整整哭了一年,隆裕太后郁郁而终。
      隆裕真是是个苦命的女人,从入宫那一天起就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光绪不喜欢她,理都懒得理她,让她一直守活寡。光绪死了,慈禧也死了,按说她终于媳妇熬成婆可以扬眉吐气了。但是慈禧临死让醇亲王做摄政王,把她晾在一边。醇亲王心力交瘁提出辞职,她贪图垂帘听政的机会立刻照准。但她哪有婆婆慈禧的本事,胆又小,人又傻,被袁世凯连唬带吓签了退位诏书,等明白过味来,木已成舟,无可

446,解散国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