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从外地赶来的亲友向本家辞行,执事们按照规制给予不同的回礼。本村的亲友则三三两两凑在一起闲聊,眼下无事可做,只等罗文英的骨灰运回来,由“八仙”抬到山上去安葬,这事便算尘埃落定了。
天堂乐队单独做了几张桌子,有执事陪着乐队的老板同桌。以往天堂乐队会在这种等待的间隙,免费为村民们表演一些节目,主要就是唱歌和跳舞。但这次没有,乐队老板带着队员们回了大车,车门一关,再无半点声息。
农村有“喜丧”的说法。人活到耄耋之年,也就是八九十岁那就是高寿,这时候去世,对亡者来说算是“寿终正寝”,是喜事,家属不必为亡者伤心,应该高兴。所以本家会热热闹闹地办丧礼,请来戏班唱戏,还会大摆筵宴。
但罗文英的丧事不是喜丧。
很多小孩子跑来,在倒下的酸梅树“躯体”上爬来爬去,翻找着已经发黄的果子。腌制酸梅汁只能用青果,泡出来的酸梅汁才有那股酸爽的味道。黄果比起青果多了些甜味,少了些酸味,不够甜也不够酸反而不受欢迎了。那些小孩子找到一些,真正吃进嘴里的没几颗,大多还是当作“武器”互相扔着玩。
有些老妇人急急忙忙地跑过来,从一堆小孩子中找到自己的孙子或者孙女,二话不说先朝他们屁股上打几下,一边打还要一边斥责。不过她们都没舍得用力,那些孩子嘻嘻哈哈,挣脱了束缚,做些鬼脸跑了。那些老妇人在后边慢慢走,倒也不急了,有的说要找些辟邪草来煮洗澡水,有的说我家还有给你拿些。这也是老人传下的规矩,别说那些小孩子到了亡者生前的家附近,就是远远地看到了棺材或者听了那哀乐,总要用辟邪草煮水冲一冲晦气。
约莫着到了酉时,太阳已经朝西边走了好些距离。李爱国带着留下来的亲友走到村口,肃穆地等待着,天堂乐队穿戴整齐站在一旁。不多时,黑色的灵车无声地驶来,乐声响起,“八仙”把骨灰迎了下来。灵车迅速离去,似一分一秒都不想再多待。
“八仙”抬着骨灰翁——当然不是需要八个成年男子才能抬的起来,而是以前的规矩抬棺就是八个人——走过街道,走过李家桥,朝着会仙山走去。亲友在后面沉默地跟着,天堂乐队一边跟一边演奏,一直来到会仙山脚下。“八仙”在前,本家的人在后,沉默地向着山上攀登。其他亲友不再跟随,乐队也不再向前,原地演奏一阵之后便随亲友一起返回。
会仙山不是特别高,但也是林密草丰,上山的旧路已经鲜有人走。自从人们乐于外出务工,上山砍柴、放牛、耕作的村民一年比一年少,李家村的人依然住在这个村里,但似乎除了要埋在这些山上,不然他们大概不会再来了。天赐山被开垦成茶园,可也只到半山腰,再往上也仍是荒山。
要是如今仍是土葬,要抬着一副棺木加一具遗体登上会仙山顶,不给“八仙”封一个大大的红包,哪怕死者为大也会忍不住骂娘。
大概也正是因为“八仙”最累,本家也怕“八仙”中途“撂挑子”,那可大事不妙,所以办白事时,除了死者,就是“八仙”最大。就好像吃晚饭,不管多晚,必须要等“八仙”全部入座吃饱之后,其他人才可以开席。
吃晚饭前,天堂乐队照例还是换上了大红色的衣服,演奏了几首欢快的曲子。亡者已经入土为安,活着的人以后的日子必然会红红火火,图的就是这么个好意头。
亲友们吃过晚饭,领了回礼便纷纷离去。本房的一些妇人留到最后,她们是帮着打杂的自家人,等亲友们都走了,她们还要把满地的狼藉清理干净。作为报答,本家会把剩下的各种热菜冷菜,任由她们打包带走。这在以前可是极好也极慷慨的事,因为以前穷,缺少吃的,特别是肉,都希望能分到一些肉带回家给爱人孩子吃。现在呢?现在虽然不缺吃的了,可有免费的,不要不是白不要?
&
第173章 翩翩然遗世独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