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二章 明朝的金融土壤原来如此[1/2页]

魂穿:现代金融男玩转大明帝国 采桑叶的孩童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秦风此时内心也显得十分得意。
      自己居然收了一个金融天才做学生。
      假以时日,王嘉豪在自己的悉心调教下。
      定能成为这大明帝国的金融巨鳄,商业巨子。
      “很好,佳豪,为师问你,什么样子的房子让觉得是更好的房子呢?”
      秦风循循诱导着自己这个得意门生。
      王嘉豪思考了一会,站起来细细道来。
      \"老师,要想建出更好的房子,就要用更好的原材料。
      以老师的房子为例,这筑墙的泥巴就要压得更紧。
      这茅草就要用抗旱抗湿更好的。
      房梁的木材也要用更大更结实的替代。
      窗户等都需要用更好的材料替换,老师我说的对吗?”
      秦风暗自点头,看着王佳豪越看越喜欢。
      “佳豪说的不错,那老师问你,如果按照你说的建设更好的房子,会产生后果?”
      王嘉豪一愣,试探性的说道。
      “需要更多的钱?”
      “没错,佳豪,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
      终端产品,也就是我们说的房子,马车,吃食,穿的衣物等。
      品质的高低是由上游原材料的成本决定的。
      人们要想获得更好的体验感或者服务就要付出更多的钱来购买。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分钱一分货的意思,明白吗?”
      秦风将上下游成本和销售价格的相关性通俗易懂的讲了出来。
      老张和王佳豪恍然大悟,原来大家说的一分钱一分货背后还有这个完整的逻辑。
      “佳豪,老张,为师问你们,如果一个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商家要是想获得更多的利润,有哪些途径?”
      “在原材料上面做手脚,或者是偷工减料。”
      王嘉豪不加思考脱口而出。
      老张瞬间羞的满脸通红,不敢直视秦风。
      此时的老张才算明白秦风为什么要给三十文一个蒸笼的价格给那几个篾匠了。
      秦风需要的蒸笼品质肯定是很高的。
      所以原材料包括服务(工艺价格)必然就要上涨。
      相比传统的蒸笼制作原材料就会更高。
      这编织制作费用方面肯定要远远高于市面上平常的十文钱一个。
      如果秦风又想获得高品质的蒸笼,又压价情况下。
      那么几个篾匠唯一能做的就是偷工减料。
      或者在原材料竹子和编织工艺上做手脚了。
      老张想通了秦风的用意后,羞愧难当,连忙起来给秦风赔礼道歉。
      “老师,学生知错了,刚才在蒸笼上误解了老师的意思,还以为老师是.....”
      “以为我一介白衣,不知农事,是个冤大头?”
      老张只能干笑几声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算是默认了秦风的话语。
      见老张虽然年龄大了一点,有时候思想也有点固化。
      但是念在知错就改的份上,还是可以挽救的。
      “老张,其实我给他们三十文一个,还有一个用意,就是增高生产效率,确保今天就能拿到蒸笼。”
      “增高效率?这是何意?这蒸笼早一天晚一天编织有很大的区别吗?”
      老张刚明白一个事情,又陷入另一个迷糊当中。
      “老张,我问你这请人耕一亩地需要多少工钱?需要多少时间?”
      “大概五十文左右吧,一天左右可以耕完。”
      老张稍加思考给出了秦风答案。
      “那我要是要给你五百文,要求你半天内耕完呢?可以做到吗?”
      秦风似笑非笑的看着老张。
      老张一愣,瞬间明白了秦风所说的效率是何意了。
  &nbs

第二十二章 明朝的金融土壤原来如此[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