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第四论四梢
於论身之外,而进论四梢。夫四梢者,身之余褚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亦所罕闻,然捶以由内而发外,气本诸身而发梢,气之为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行於梢,则实而仍虚,若手指足特论身之梢耳,而未及梢之梢也。四梢惟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於五行,无关於四体,是无足论矣,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海,纵不本诸发而论气,要不可虽乎血以生气;不虽乎血,即不得不兼乎发,舌为肉之梢,而肉为气之仁,气不能行诸肉之梢,即气无以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齿,而肉梢足矣。至於骨梢者,齿也,筋梢者,指甲也,气生於骨而联於筋,不及乎齿,即不及乎骨之梢,不及乎指甲,即不及乎筋之梢,而欲足尔者,要非齿欲斯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气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宜,实而仍虚之弊乎!
注释:四梢说明:
太极拳的能量蓄发分上下、内外。
这太极拳之能量蓄发,不比那形意拳之能量蓄发。形意拳之能量蓄发是在一条腿上蓄积出五行之力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之力的合一混元力后,就将此合一混元之力发出以打击对手。所以习练形意拳之根本,在于能量的蓄与发这二个阶段。
而太极拳之能量蓄发,不是将蓄积出来的合一混元之力从体内发出,而是让合一混元之力在体内循环往复地运行,将能量贯通周身。所以,这太极拳习练的是“通”的功夫,即让合一混元之力贯通周身,在周身上下、内外运行流动,使身体习练成为一个能量平衡运行体,即为一种能量在周身平衡运行、充斥周身而达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状态。
所以,形意拳是劲力蓄发拳,而太极拳,是真气鼓荡之状态拳。太极拳是将形意拳之能量蓄发之动,习练到真气鼓荡之静之状态。习练到真气鼓荡的状态,则无蓄无发而又蓄发合一,这是一种静的状态。在这个静的状态下,能量会自动在体内充斥、运行,即神行一片的状态。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将形意拳之能量蓄发之动,习练到真气鼓荡之静,从而在静的状态下进行能量蓄发呢?
那就要使用对拉拔长了。即内家拳涨筋腾膜、抻筋拔骨、真气鼓荡的神行状态,是由于能量在体内的对拉拔长而形成的。
从竖向的上下来说,心肾交合水火相济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下行能量,使得身体获得上行的上下贯通之力,从而身体就会被在体内上下运行的两股能量流在上下两个方向上两夺对拉,身体骨骼仿佛被上下行能量对拉而被拨长,仰之而弥高,俯之而弥深。心力下行与压缩旋转之下行能量将身体向下拉,虚灵顶劲之上行能量将身体向上拉,此为对拉拔长。
身体的这个被上下行能量两夺对拉之对拉拔长的状态,就是身体在上下的竖向方向上的能量充斥运行的状态。
在横向方向上,太极拳也要习练出对拉拔长,即能量要在四面八方将身体对拉拔长,才会达到真气鼓荡之能量运行状态。鼓荡,即能量自动向外鼓涨,使身体成为一个气球。气球就是一个被能量对拉拔长而生成的平衡体,气球被内里气体的向外扩张之力与气球表皮向内收缩之力两夺对拉,形成对拉拔长,于是气球的能量
十三,陈长兴太极拳论(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