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八,武禹襄太极拳论(二)[1/2页]

内家拳演义 传统太极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接上章注释)身体上下前后左右都要有意,意不在外面,而在身体本身之内,即身体各部位都要习练出意,只有身体各部位都习练出意了,才能够对内里心神抽合作出压缩旋转的反应,以达到使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进行能量蓄发。
      使用周身整体进行能量蓄发,就不可偏执固守于一处,即周身整体之能量要在上下运行,劲力从根节贯通上行,上半身的发力是基于下半身的上下贯通之力的。上下贯通之力在身体前后之周天运行,前后兼顾;在身体左右对拉拔长,故左右之力与上下之力运行一样,不可单独在某处发力。
      如果要向上发力,则不可像肌肉紧张发力那样直接使蛮拙之力向上发力,而是要心力与周身整体向下压缩旋转,则自然获得上行上下贯通之力。此上下贯通之力并非直力,而是由压缩旋转在身体横竖两个方向生成的混元劲力,即有上下之力又有左右旋转之力,故而能够将对手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即捧劲加冽劲。这样才能够拔去对手劲源,断去对手根基,一下子在瞬间打败对手。
      因为要获得连绵不断的劲力需要进行虚实转换,故身体一定要分清虚实,无虚实则不能转换,不能转换则劲力僵死矣!
      而周身每个部位都要有虚实之分,以做吞吐转换。周身每个部位的虚实是通过此部位的外部压缩旋转与内里的对拉拔长进行的,这就是以前所说的气圈,即身体在每个部位之间都能够形成一个封闭的能量运行环,使得能量在气圈中循环往复地运行。而每个气圈之中的能量运行是服从于周身整体在大周天的能量循环往复运行的。即周身整体能量的虚实转换在每个部位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只有周身一气了,才能周身节节贯串。身体在任何一个部位使用蛮拙之力发力,则身体受阻不通,故无令丝毫间断耳。
      刘百成注释完张三丰太极拳论,问肖千羽有何意见。肖千羽说道:“张三丰祖师之太极拳论,根本就没有讲习练方法,而只是讲了使用方法,其实就是打法。并且也没有谈论心力,只讲了气、意二字。使用我想这张三丰祖师之太极拳论,是建立在形意拳之能量蓄发基础之上而说的,换句话说,张三丰祖师的太极拳论只是在告诉后人一种形意拳的能量蓄发的不同使用方式而已,即将形意拳一蓄一发一抽合的一次性能量蓄发过渡到周身一气,气运九曲之用。而要将形意拳之能量蓄发过渡到太极拳之能量蓄发,就是要加入阴阳转换,故在拳论最后写了一句‘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仅此一句话,就将形意拳与太极拳之能量蓄发截然分开了。”
      李进插言到:“对,师父教我们形意拳时,虽然也讲了虚实,但只是为了强调在一条腿上蓄积能量而另一条腿是虚的而已,并且李洛能先生的形意拳论中也没有讲虚实,这虚实及转换,是只有太极拳才有的东西。”
      刘百成道:“对!这气运九曲、虚实转换,就是太极拳与形意拳之别。这虚实转换本质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阴阳转换。其实那形意拳在一条腿上蓄积出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后,也是以向虚腿转换的方式发拳的,所以形意拳要一步一拳,这也是虚实转换,只不过形意拳不刻意强调虚实转换,因为形意拳一次性的虚实转换没有强调的必要,。至于那张三丰祖师为什么不讲内里之五行之力,我想除了肖千羽兄说的原因之外,那思想保守,不想泄露太极功夫之全部,大概也是一个原因。”
      三人畅所欲言,刘百成与肖千羽兴起了就要比试一番,还共同教李进练拳。
      三人又共同注释武禹襄太极拳论如下:
      (原文)王宗岳太极拳论:
      太

八,武禹襄太极拳论(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