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三十四,习练内家拳身体各部位之反应(二)[2/2页]

内家拳演义 传统太极拳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动装置一样的坚不可摧的技击机器。
      当把体内的能量筋练到极致巨大了,犹如绞索时,如果再习练下去,就会伤到自己。此时如果有师父在身边时会告诉你,让你开始还虚了。如果身边没有师父,那么悟性高的人就会反思自己,会通过各种方法调整自己,就像孙禄堂先生自己把“欲泄”的感觉调整没了。所以此时就应该不再追求巨大的筋的能量,而是开始有意无意、若有若无、若即若离、若实若虚地进行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即让身体感觉到生成巨大的能量运行,又不去故意去加强这个能量,让能量自己在体内弥漫,心力只需维持这个能量运行即可。这时能量就会在体内出现各部位之间闭合运行的气圈回路,这个气圈回路是越练越多的,一直会练到随心所欲地在身体各部位之间生成对拉拔长,这样才能够将能量周身运行。
      周身能量在每个闭合气圈之中的对拉拔长,就会引导能量涨筋腾膜,三心归聚之心神抽合的心力会让能量内敛入骨,挺齐四梢的外张能量会让能量游走至骨肉之间、皮毛之下。
      涨筋腾膜是形意拳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状态,即是一次性的涨筋腾膜的能量蓄发。而太极拳则是将涨筋腾膜习练到一种状态,即将涨筋腾膜的能量蓄发习练到一种真气鼓荡的状态。在真气鼓荡的状态下,还是有能量蓄发的,只是这种能量蓄发是一种有意无意、若有若无、若即若离、若实若虚、勿忘勿助的状态,即心力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都是处于这种不是刻意蓄发能量,而是在维持对拉拔长,进而利用对拉拔长维持能量在体内运行的状态。即这种状态是一种维持,维持要大于能量蓄发。在这种维持能量蓄发的状态下,就会达到不勉而中、不思而得的能量蓄发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凭能量在体内神行鼓荡,使得身体成为一个能量平衡运行体,就犹如气球一样。此为真气鼓荡。
      内里五行相抱时,由于五脏六腑之间有能量运行,偶尔会感觉到岔气,或者直接感觉到五脏六腑“抽筋”而疼痛,此时会经常拉稀、排气。此时还会饭量减少,古人在此阶段会闭关打坐,辟谷很长时间。
      内里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感觉就是能量开始在五脏六腑之中上行,在内从两肾开始,两肾上抱肝脾,肝脾上抱两肺,两肺抱心,心力更加强大;在外从带脉一圈开始,感觉到能量如水般向上漫延浸润。此时就会感觉到体腔外壁与五脏六腑开始分离,体腔空荡,敲击体腔如同敲鼓,发出嘭嘭声响。
      当内里五行相抱与外部带脉上行之能量到底肩井,则开始出现两个肩井与足底涌泉之间的对拉拔长的能量运行,此时足底之上行上下贯通之力开始直接到达肩井。而肩井得力,则开始于四梢手指挺齐之力对拉拔长,将肩井之力向劳宫运行。劳宫得力,则两臂劳宫开始出现对拉拔长,两臂成功。此时两臂劳宫也开始于足底涌泉生成直接的能量运行,此时之拳就能够打出根节劲力。
      玉枕压缩百会旋转的神的能量,会使得百会生意。百会旋转不再头顶骨头之处,而在泥丸之内,泥丸就是大脑,百会旋转会带动大脑旋转,大脑与两肾之间会感觉到联系(是否为能量运行不好说!)。据说泥丸完全旋转起来,就会开天眼。

三十四,习练内家拳身体各部位之反应(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