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之状态,那心意气仍然各自存在。那么问题就是:此时是谁在主导气的能量蓄发,到底是心,还是意?
我们不去解释或者论述到底在心意合一之后,是心在主导气的生成,还是意在主导气的生成。因为这个问题是没有意义和难度的,即还是心意合一生成气,心与意谁也离不开谁。所以我们只就每个前辈大师的个人之见作出说明,以解除大家对于拳论中的“混淆”之处的疑问。
说打拳时心动意随者,是从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这个角度来说的。心动是毋庸置疑的,并且是最直观的说法。
说打拳时心不动意动者,是站在真气鼓荡的层次之上所说的,此说可以这么理解:心意高度合一之后,心力通达、充斥于周身各个部位,故在周身各个部位之中均已经心意合一,心力就一直存在于周身各个部位,故虽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是原则,但实际上由于心力已经在周身各个部位与意合一,所以在能量蓄发之时,心就可以不动(但并非完全不动,而是微动,即抽丝),而意就可以自己动了。这个说法也是非常对的,因为意本身就是身体对心力生成的反应,即意本身就是身体之动。意如果自己动了,就不需要心动了。这其实是在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之层次的身体感知。
说拳为神气、神意者,就比较高深了。气,即周身整体内外合一之能量,这个自不必说,我们单说这个神字。
神,这个字代表的意思很多。从能量蓄发方面来说,神是玉枕压缩、百会旋转生成的能量,这个神的能量是很不容易习练出来的,必须得由上下贯通之力驱动出来,即炼气化神。但神的能量一旦习练出来,就能够统领周身整体之力了,因为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从百会开始生成下行能量,而上行的上下贯通之力又到百会终止。所以在高层次的太极拳中,神之能量(我们可以称之为神力,与心力相配)对周身整体的统领是与心力共同生成的,故太极拳以心行气的方式为心神抽合,即心力与神力共同抽合周身。比如说启动心神抽合,则心力下行,同时神力也从百会开始下行,在命门、尾闾一线与心力合一后进行河车运行。当上下贯通之力上行到百会后,百会通过旋转将上下贯通之力从印堂引带下行到心脏与心力合一。所以周身整体这上下运行的能量均由神力统领。
玉枕、百会部位的压缩旋转也生成意,即玉枕、百会对部位对心力生成之压缩旋转的条件反射。但是玉枕、百会部位生成之意,与周身其他部位生成的意不同,因为百会部位的旋转是在大脑之内,即泥丸之旋转。
李洛能先生说:神藏于祖窍之内,即神位于大脑之内这个大家不要怀疑,练出神来你就知道了。
既然神之意就在大脑之内,那么神是什么?
是大脑意识吗?
这个我不确定,需要将来用科学方法研究出来。但我从个人习练的感觉来说,我认为是。
但是在经过炼气化神之阶段习练出神之能量后,其仅仅是一个能量,不能显现出其他。但是在将太极拳习练到炼神还虚之后,以至于达到炼虚合道之阶段时,这时候的神,以及神之意,则就显现出大脑意识来了。因为炼虚合道,就是已经将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习练到如同肌肉紧张发力那样得心应手、随心所欲了,此时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已经还虚合道,身体就把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指挥控制权交还给大脑了,即此时由大脑意识直接指挥控制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就像大脑意识指挥控制肌肉紧张发力那样。
所以这神之能量与神之意,在太极拳的高层次阶段,就开始超越了以心行气对身体能量蓄发的控制这就是前辈大师所说的神明之阶段。
所以在太极拳的高层次阶段,统领周身的就是神意了!
以上就是心意神气之间的辩证关系。至于我所说的是否正确,我不敢确定,我只是以我自己习练出来的感觉为依据所说的,至于心意神气到底是什么关系,以及心力、体意、神力、气的能量属性是如何形成的,都需要将来用科学方法研究出来。即我只说现象,而不能解释本源。
十五,太极拳之十字手、单鞭(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