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百一十九章 拒绝北方和谈请求[1/2页]

1658残明血歌 木子慎之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承明二年的盛夏,异常炎热,李柘的心情却是不错。
      原先被焚毁大半的西安、南阳、内乡等地,逐渐恢复人气,经过赈灾、抢种抢收等,初步认同了大周的统治。
      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在关中新建的第二十五、二十六镇,以及第四军的损失兵员整补,都十分顺利,高大耐寒、手长腿长的关中汉子,填满了大周的新兵营。
      从甘肃往西、准格尔等地用旧军械采买来的战马,充实了第四军,第十九镇、第二十六镇成了能够快速反应的骑步混编镇,光是战马就人手一匹。
      王辅臣的名声在关中满清统治区还是比较有威慑力,要不然也不能带来数千匹战马。
      有了兵,有了钱,有了训练,秋收后的第四军蠢蠢欲动。
      没办法,蒲州、潼关的清军近在咫尺,尤其是潼关,居然没有撤退,让人匪夷所思。
      第二十六镇新任统制韩天赐推测,可能满清还梦想着杀回来。
      可是很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陕南分田分地、当兵吃粮过的越来越好,这一份希望更加渺茫。
      至少王辅臣麾下原本有些动摇的军将,都不再理会满清暗地里来的劝降,是个明眼人都知道,不可能了。
      自从平南军起事,一直到如今的大周,还真没有被清军反攻然后一直占据的城池。
      除了主动放弃的,比如云南的蒙自等城。
      只是殿下严令不得主动挑起冲突,韩天赐也只能想想。
      夏国相买船的事情,已经交付过半,那价值200万两的技术,吴三桂不打磕绊的全盘接受了,唯一的要求是送货上门。
      实在是吃太多炮舰的亏。
      大周狠狠在吴三桂的口袋里掏出来一大笔钱,送货上门这点小事,商船就能办的事情,自然就办了。
      至于其他的嘛,反正独此一家,不怕不来求。
      “殿下,北边来人了。”
      连城璧老迈,总是生病,李柘已经允准了他的辞呈,目前内阁做主的是张煌言。
      “来干什么?”
      “想要议和。”
      张煌言简单说了几句,将满清使节带来的文书,一并奉上。
      李柘一点一点地看着,花了两刻钟翻到了最后一页,又花了一盏茶时间思考:
      “苍水,你说,要不要谈?”
      张煌言来的时候已经和内阁诸人讨论过了,依照他们的意思,谈谈看,反正大周也需要一段时间来积蓄力量,休养生息,所以,明知满清也是打着同样拖延时间的主意,也同意谈谈看。
      若能不战而占大便宜,谈谈看又有什么损失呢?
      当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张煌言看到李柘的脸色肉眼可见地沉了下来。
      “殿下的意思,是不谈?”
      张煌言依旧觉得内阁讨论出来的结论,值得尝试,满清使节在文书里写的条件,他也觉得可以接受。
      “内阁为什么觉得,可以谈?”
      李柘的语气有些淡,还有些飘忽。
      “大周发展、调整,都需要时间。满清愿意以陕北、潼关、蒲州,换大名府城,承认我们对云南、贵州的治权,对我们也是有利……”
      “你说

第二百一十九章 拒绝北方和谈请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