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修桥补路双瞎眼,杀人放火儿孙全。董延双做了不少缺德勾当,照理来说,这种人应该不得好报,纵使横死街头,也是死有余辜。可也怪了,明明有邪祟要他性命,却被邋遢僧救了下来。
董延双此时纳闷,自己的确害过白太公不假,照理来说索命之人该是白家仙,不知为何要害自己性命的却是胡家仙?莫非仙家之间相互通着气儿,也兴个歃血为盟、磕头拜把?
他把心中疑惑讲给邋遢僧,邋遢僧笑而不语,笑罢之后点破天机,告知董延双此生该有此劫数。
董延双不解其意,邋遢僧遂与他说道:“你杀生害命不在少数,有人该死,可有人不该死,那些不该死的被你害死了,保不住他们生前行善,供养仙家。仙家具有灵性,比人更仁义三分,你害了供养他之人,他焉有不要你偿命之理。有些事不可说破,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咂摸咂摸滋味,想想以往做过的孽事,端一端自己的良心,思量下以后要走的路,看该往哪条路上走。路有千万条,归根结底无外乎正邪两条,若走正路,真心向善,或可抵消你的罪孽;若走邪路,我只奉劝一句‘好自为之,脚在你腿上,心在你肚中,你自己掂量着办!”
说罢这番话,邋遢僧站起身子,说一声:“僧爷跟你缘分已尽,该帮你的已然帮了你,日后好与坏就看你自己品行了。”
邋遢僧扭身要走,董延双慌忙拦在门前,双膝跪倒,求佛爷不要走,若走了,那邪祟再来可如何是好?频频磕头如捣米,求佛爷搭救自己。
邋遢僧如同拎小鸡子一般,一把将他从地上拽起来,而后说道:“你尽管放心就是,那邪祟被我伤了道行,不会再来找你麻烦。可你劫数未尽,将来必有大祸临门,我劝你这些年好生做人,多做善事,或许还能挡住这一劫。好了,我要走了,你别拦我,若是再拦,休怪僧爷发脾气!”
话已出口,覆水难收,大和尚说话一向算数,董延双不敢阻拦,任由邋遢僧大摇大摆出了院。说来也怪,自此邋遢僧好似人间蒸发一般,天津百姓再也没见到他。难料想数十年后他再次现身,上演一出疯僧战邪祟的好戏。
邋遢僧走了,尽管留下一番话,可董延双还是不踏实。不踏实又能怎样?没法子,他凡夫俗子一个,纵使能耐再大也是个凡人,真要有报应到自己头上,拦不住也躲不了,唯有二字可宽心,那就是——认命。
自此之后,董延双听从邋遢僧一番话,好生为人,冬日舍衣,逢节舍饭,光是粥棚不知开了多少回。做了这么多好事,却始终没逃过一劫,他烧死白太公,烧死那对无辜夫妻,也连累他一家丧身火海,正应那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是后话,自不必提。
只说经历那夜一场生死过后,一连数日,董府上下太平无事。董延双这一日在屋中闲坐,突然想起一件事来,把喜鹊唤到身边,向她询问道:“媳妇儿,我刚想起件事儿,钱三江让我害了白太公,剜了他两只眼珠子,这东西究竟有嘛说头?钱三江口口声声说有了这对眼珠子就可永享富贵,我不明白,这富贵是如何来的?”
喜鹊听他这么一问,稍作思索,对他说道:“我倒是听老家伙多少说过一些,他说自己早年跟着一个高人学艺,这高人叫嘛来着,我想想……叫,对了,叫尤仙之。他说尤仙之活着那会子善使奇门之术,有一招叫做‘换眼大法,具体怎么用法我不清楚,总之他说若能得到一对仙家眼珠子,到时候他便可凭借这对招子迷惑别人心智,那人便任由自己摆布,到时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换眼大法?”董延双心里盘算这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早年在老家之时,也见过懂奇门遁甲的高人,但从没听过什么“换眼大法”,或是一些旁门左道。
他也不懂奇门之术,因此也就不再多想,告知喜鹊把小盒藏好,不要让外人发现。
董家太平无事,可钱家怪事不断,这就是时也运也命也,该着倒霉躲不掉。
只说那日董延双离开之后,钱有财受了一夜惊吓,整天惶惶不安疑神疑鬼,转眼老了天黑,却迟迟不见董延双回来,他心中来了火,骂董延双是个不懂情理的混账,于是打发下人去董家找他,让他来陪自己守灵。
结果等来等去,只见下人一人回来,一问才知道,董延双关紧大门不让进,还说身子不适来不了。
这下可把钱有财气坏了,奈何有孝在身,不能亲自找他,只能暗气暗憋,自己生闷气。好在家里住进一帮大小伙子,有这些人在灵堂陪着自己,起码不用担惊受怕了。
这一夜倒也太平无事,钱有财认定这是因为那些小伙子阳气足,邪祟不敢登门来放肆。
可转过天来,一桩新鲜事儿顶门来了。
钱有财在灵堂之中,跪的头发昏眼皮发沉,就差睡着之际。
就听得有人高喊一声:“有亲戚到。”
钱有财赶忙强打精神,假哭起来,他认为是有亲戚吊丧来了。
就见一个村妇打扮的妇人带着一个几岁的小男孩进了灵堂,这妇人别看是村妇打扮,可面容较好,身段儿也均匀。进来之后,那妇人对那孩子说了一句:“自德,这就是你爹,快叫爹。”
“爹”小孩随即喊了一声。
这一喊不但让钱有财呆住了,在场所有人都傻了。
有人窃窃私语:“得,哏事儿来了。看来钱串子惹了风流债,人家找上门要债来了。”
钱有财痴楞之余尴尬万分,支支吾吾问那妇人怎么来了?
那妇女也不搭理他,抱着孩子跪倒灵柩前,从随身的布兜子之中拽出白孝布子,先给孩子披上,而后将白孝布子套到头上,她让孩子哭爷爷,她则哭公公。
有好事之人快腿去告诉老夫人,老夫人来到之后,那妇人跪在地上喊婆婆,让孩子喊奶奶。
这下可真是热闹了,大伙只当乐子看,看钱有财如何收场。
老夫人吃斋念佛明白事理,见这妇人哭的真切,那孩子脸上又带着钱有财几分样貌,便知自己的混账儿子在外面惹了风流
八六章:董宅走了邋遢僧,钱家来了苦命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