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儿,姑姑帮你婶子问问,咱是这几天去县里买东西,还是等年前做被的时候一块儿买?”
睡前了,姑姑试探着问林绣意见,宋妈坐在炕沿边儿陪坐着听。
当地的风俗习惯,定亲之后,结婚之前,除了过节要接媳妇回家,婚礼以前买日常用品,做被褥啥的都是男方准备。
但一般都是男方家里的长辈或是亲戚带着新娘一起买。
毕竟是新娘以后用,让新娘自己挑,男方家只管出钱。也是表达对新娘重视的一种方式。
一般是买被面儿买衣服一次解决。
宋家的意思,是要分两次,先进城去买结婚的衣服和棉花被面啥的。等到冬闲做被的时候再接她来,进城去买日常用品。
其实这年头儿,能买啥?不过就是脸盆梳子镜子那些。跑两趟?不够麻烦的。
“姑,婶儿,我也没什么要买的。马上秋收了,家里也挺忙的,别折腾一趟了。等做被的时候一块儿买吧?不用去县里,都是那些东西,在镇上买就行。”
去县上能咋,不就是听上去好听?谁谁谁家娶媳妇,买东西都是去县里。其实买的东西都是一样儿的,要那个面子,有什么意义呢。
林绣还有个不能对外说的心思是,把买东西的时间尽量往后拖,万一之后婚事有什么变动,别浪费人家的钱财。
宋妈在边儿上坐着,脸上全是欣慰,觉得这媳妇懂事。
姑姑也是一脸的熨帖,但话可没顺着林绣说,“一趟都买了也行。该说不说,赶秋里了,是挺忙活的。他们爷俩得上地,马车也借不出来。要骑自行车去。咱也不会骑,是麻烦。这个听你的,等入冬忙活完,我跟拴住一起去接你,带上钱,咱直接上县里买东西。正好顺路。”
直接做主去县上买东西。
“行,听姑姑的。”
林绣儿没再说别的。
先应着呗,到时候啥情况还不知道呢。
“你再看看,这屋里还需要啥,等你叔和拴住得空就能做出来。沙发的皮子和材料已经买回来,在仓子里放着呢。”
宋家的条件在方圆百八十里绝对算是数得着的,为啥的?还不是因着宋老爹宋宝库人家人如其名,身怀宝库嘛。是远近闻名的木匠。手艺好,做出来的东西像样儿,农闲时,活儿干不过来的干。
那谁家求人干活儿能白使唤人不?这钱不就来了。
到啥时候,手艺人都饿不着。
这西屋就是将来的新房,北炕,小半截的炕,与西墙之间还留着两米多的空地,北墙是火墙,灶口在西墙外草棚里。柴禾不进屋,不脏。
这一小块空地,放一对沙发刚刚好。
炕到窗之间的空间,靠着西墙是一面立柜。与这会儿村子里普遍的两个大红的四四方方的卧式大柜不一样。是占了大半面墙的组合柜。两侧是立式大衣柜,可以放衣服和被褥,中间是三层的架子。做书架或置物柜都可。
东墙门与窗之间,放着一个写字台,最简单的款式,一个台面四条腿儿。写字台上放着三四十本书,几个笔记本,几本黄草纸做的本子。一瓶钢笔水,一只铅笔盒。还有一个军绿色绣着红五星的布书包挂在侧面。摆放得很整齐。
&nb
第12章 很重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