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个厂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特别是在现有的条件下。
九成以上的工作都还得靠人工。
并且,夏天是淡季,林绣和姜大胖商量过,只做冬天一季的生意。
这样的话,春天还能再种一茬大蒜。
秋菜不用再卖了,直接自家厂里用就好。
春耕之后,厂子开建,需要很多人工,左近的乡里乡亲,都过来找活干。百十来人的工地,每天中午供一顿午饭。
李红霞和二嫂四嫂三个人就把这一顿饭给做了。
曲美云带着王彩霞管着账,一个会计,一个出纳。每天买建筑材料,买菜,发工人的工资。俩人都是第一次这么正式的干这个,特别的认真。
买了正规的记账本,不懂的找村里的会计学,姜大胖还花高价从省城酱油厂雇了厂里的老会计给补课。
每天上班对一次账,对下当天的开支计划,下班再对一次账。看看哪些没计划没完成。
工地上,王铁牛做工头,主管着整个工地,方方面面都是他协调。
具体的工程,宋爸肯定要亲自把关的。
工钱一天一结,绝不拖欠。
吃的简单,就是玉米面饼子,菜算是有油水的,杀了一头猪,炖上干菜土豆白菜萝卜加上粉条。能见到肉,有油星,这就是好菜,好多人家过年才能吃上的菜色了。
几十个工人,油坊村占了一多半。
三李屯只来了二十多个。
王家宋三叔家,陆家栋,牛红军,再有几个跟林绣关系好的人家的。
林绣说得很清楚,厂子是在油坊村一侧的地里,工商登记的地址上写的就是油坊村,也算是油坊村的厂,当然得先为油坊村的村民创造经济效益。
隔着一条公路,两个村的村民,心情那叫一个冰火两重天。
油坊村差不多每一户有壮丁的人家都有人在工地上干活,一天有一块钱的收入。
三李屯呢,明明林绣是三李屯的媳妇,宋家是土生土长的三李屯人。可是因着李家的关系,哪怕是中立的,两不相帮的人家,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天天有进项。
宋大伯脸皮厚,腆着脸主动过来找宋爸,“老二,打虎亲兄弟,一笔写不出两个宋字来。爹娘养活你一回,你不能看着哥哥饿死吧?就你哥这水平,你就说啥干不了?干啥给王铁牛那么些钱?花那个冤枉钱干啥。”
好家伙,上来就惦记当工头呢?
是想要那一个月一百块钱的工资吧?
也不看看你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
抱亲家大腿,人家还不拿你当回事,看都不多看一眼,都成了全村的笑柄了,谁都看不起的货色,你还想当工头?你能管住谁?
“大哥,我当了大半辈子冤种了,你家老大老三结婚,哪个不是我拿的钱。当初你去林家,要搅黄老五和绣儿的婚事的时候,你咋不说一笔写不出来两个宋字呢?我对尽过力了,问心无愧。行了,厂子也不是我的,我说了不算
第63章 极品永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