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为民倒是回来得快,总共就一本薄薄的小册子。李则瞬目而过,啧啧两句摇摇头,“你这刺史做得还真是惨淡,民只三百,库内更是空空,怪不得连官衙都没办法修。”
周为民差点凄然泪下,“下官....下官苦啊!”
李则没兴趣听他叫苦,见他是个汉人,而且有做官经验,不客气地安排道,“本帅带来了三十万人,正好你的名字取得不错叫为民,那就帮这位张华张.....主簿一起安民吧。”他犹豫一下给张华安排了个主簿的名头。
周为民抽泣之声嘎然而止,我....我堂堂一州刺史就成了个主簿的手下?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还好他读书算多,知道主簿是将主亲信,要不还能更委屈。
他低头领命,刚想去和张华套下近乎。李则好像又想起什么,“哦,对了。苏州这个名字得改。我所居之地怎么能拾人牙慧,恩...”他想了想后一拍手,“就叫旅顺,纪念我们旅途顺利吧!”
张华大声叫好,“大帅果然文采非凡,这么好的名字信手拈来。”
这话夸得李则也有些不好意思,他其实就是个起名废,这名字是朱元璋起的,连含义都差不多。洪武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马云、叶旺二将率军从蓬莱乘船跨海在此登陆收复辽东。因海上旅途一帆风顺,就将这里改名旅顺口。
周为民瞠目结舌。一转眼,连苏州刺史的名头都没有了.....因为辽国苏州变成旅顺,再要当这个刺史只能去宋朝....
......
我叫周为民,寒窗苦读十余年,好不容易考上科举。原本以为就此辉煌腾达,没想到为了汉人的利益硬顶契丹重臣耶律余绪后,被贬斥到这不毛之地当个空头刺史。
本以为这就够惨了,没想到又来个更狠的,直接把苏州改名成旅顺,不但刺史没了还让我给他做牛做马,现在每天只睡两个时辰,看着上官张华头发越来越少,我好担心自己也变成他那样啊!
以上是周为民的自白。
.....
到达目的地后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三十万人安置问题可不是小事,千头万绪让李则头痛不已。
还好李则每次都正确的决定让大家将他奉若神明,少了很多扯皮之事,让他工作轻松不少。
首先是将这些人分散安置,旅顺这么大,不用再这么多人挤在一起。
白纸确实好作画,宗族一向是封建国家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皇权不下乡就是因此而说。而且宗族发展日大,一些心术不正之人就难免纠集起来变成宗贼。为社会秩序带来隐患。
如今正好趁自己威望正隆之时将他们打散安置,辅以监督和引导,让自己的统治可以深入人心。
李则准备按照百户为一村。设村长一位,民兵队长一位。村长管理民事,民兵队长农闲之时组织民兵训练保持尚之心。为以后扩军打下基础,别忘了他还有始皇帝的特性,那可不能浪费。
十村为一镇,设镇长一位,民兵屯长一位。
十镇为一县,设县令一位,民兵司马一位。
当然从镇开始管民之人就不可能只有一人,要不累死也管不过来。不过现在人才不够,将所有伤残和退伍军人全部派出去也少得太多。而且这些人还不算合格,只有忠心可用,肯定要经过一番培训才能上岗。
当然这事李则只管大方向,细致之事就交给张华和周为民了,能者多劳嘛。(张,周:mmp头发不够了。)
现在李则麾下有七万余户,所需管理人员最少就得一千五百余人,连场大战后退下来的不过千人,其他的就得从羽林少年中选择。
羽林少年们跟随自己最久的已经有一年多时间,虽然有些拔苗助长,但也只能派出去一些才勉强够用。
李则终于明白为什么胡人都是用万户制度,其实他这情况和胡人也差不多。都是人才缺少惹的祸,只好由几个人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难免会有疏漏造成民怨沸腾。以后肯定要改。
&nb
第46章 旅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