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4章 方腊[1/2页]

1115争霸世界 凭栏钓月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方腊,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县(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北宋末年农民起义首领。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十月,方腊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不久占领杭州,并得到多地响应,东南震动。
      当然,现在他还不是能搅动大宋东南风云的人物,只不过是个小有野心的邪教头子而已。
      七月流火,睦州大旱,田地晒得一片荒芜,稻谷颗粒无收。地主富商趁机抬高量价,兼并土地,逼得大批农民四处流亡求活。
      大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开始露出弊端,底层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很低,平时风调雨顺时还能勉强度日,一有大灾便只能艰难求存。
      方腊平时性情豪爽,仗义疏财,在当地声望很高,所以百姓们纷纷找上他求条活路。
      方腊野心勃勃,趁机对他们施以恩惠,自称“圣公”,开始传道之旅。
      烈日之下,方家庄内立起了一座丈余高台,方腊站在高台上,披头散发,面上涂得雪白,身穿一身黄色道袍,手执桃木剑,大声传道,核心思想便是“跟着我,相信明尊便有好日子过,大家都是平等的,无分高下,那些想要高高在上压迫我们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台下百姓受他恩惠,又期盼着自己能过上好日子,纷纷跪在地上跟着念叨。模样虔诚。
      方腊回到家中,放下桃木剑,先举起桌上水壶大灌两口才问道,“最近庄内粮草可还足够?”
      他也只是个贩卖木材的小庄园之主,救济少量乡亲还行,但自从传出方庄主救人水火的消息后,大量百姓向他家赶来,让他虽然欣喜于教众增多,但也为粮食问题不住担忧。
      “十三,如今庄内粮食已经不多,你可不能在这么敞开来收人了,要不自己一家都不够用。”说话的是一位五十余岁年纪,满脸皱纹,两鬓斑白的老人。
      这是他叔父方??,别看他一副老实农民的样子,可平素精明强干,最得方腊最倚重,庄园管理方面尽数托负于他。
      “叔父,此事是我疏忽,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到来,不过此时已经骑虎难下,一旦将他们拒之门外,恐怕会引起混乱,到时候就不好收场了。”方腊苦笑道。
      人心就是如此,不患寡而患不均,前面的人得到好处,后来之人难免心中不甘,一旦生乱,不但他这个“圣公”当不下去,自家家业都难保。
      方??低头沉思,半晌后才说道,“这样不行,再大的家业也顶不住这样流散,十三你不是认识不少前来购买木材的巨商大富吗?其中有人应该与官府有些联系,不知道能不能求他们让官府出面救济?”
      方腊一声叹息,“官府.....他们与那些地主富商一丘之貉,正在趁此机会大发其财,屯粮涨价未尝没有他们在其中推波助澜。”
      屋内几人义愤填膺,一个面相粗豪的年轻人破口大骂,“皇帝昏庸无道,官府横征暴敛,尤其是朱缅那死太监上任以来,为了讨好皇帝,整日来这里盘剥,咱们的生意都快做不下去了。正好现在活不下去的人这么多,不如反他娘的。”
      这是方腊的小儿子方豪,平日里就喜欢舞刀弄剑,在方腊培养下长得虎背熊腰,威风凛凛。不过性情冲动,大逆不道之言冲口便出。
      方腊看着这个口不择言的儿子呵斥道,“这种话怎能随便出口,小心为家里惹来大祸。如今我们粮草不济,兵器更是缺少,如何能反?”
      这话便表明此人并非没有野心,只是说时机不成熟罢了。
      “哈哈哈!”门外传来一声长笑,“施主好志气,贫僧佩服!”
      随着如洪钟般声音传来,木门被大力推开,走进来一个满脸横肉,面相狰狞的中年和尚。
      只见他身长八尺,豹头环眼,方口阔鼻,头上油光闪亮,手提一根鹅蛋粗的水磨禅杖,如一堵墙般堵在门口,将门外阳光几乎全部遮住。
      屋内之人又惊又怒,刚才所谈之事几乎全是禁忌,一旦传出,方家恐有家破人亡之厄,冲动的方豪已经悄悄摸上腰间长刀。
      和尚兵不在意屋内剑拔弩张的气氛,呵呵笑着走进来,毫不客气的坐在桌前,将禅杖“咚”的一声置于地上然后洒然道,“诸位不用紧张,贫僧此来是佩服方施主胸有大志,特来好送上大好处。”
      方腊按住跃跃欲试的儿子,听那禅杖落地之声便知道此人极不好惹,恐怕自家众人齐上也讨不得便宜,只得强笑着问道,“敢问大师法号?”
      和尚单手竖在胸前一礼,“本人邓冲,人送外号宝光如来。”
      这也是谢宛如的恶趣味,她也收罗了不少草莽英豪,此人勇猛过人,又性格仗义,得她恩惠后死心塌地为她奔走,所以给他取了个宝光如来的混号,希望他能成为自己麾下大将。
      屋内之人心中腹诽,就你还如来,恐怕如来见你也头痛。不过现在方??见他恶猛,只是好声好气的问道,“大师所说好事却是为何?”
      邓冲呵呵一笑,“本人是代表苏州谢家而来,寻找志同道合之人,今日见方教主弄出好大声势,特地邀请教主入苏州一行,与我家主公一会。”
      谢家在苏州也算是大户人家,方腊当然早有耳闻。听到这话心中有些激动。
      方??不为所动,问道,“此时流民之事才是燃眉之急,谢家虽大,但也远水难救近火吧?”
      方腊听到这里也冷静下来,这件事处理不好自家基业难保,到

第74章 方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