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周寻同这位新来的辅导员之间的恩怨,便要从这位新辅导员和老辅导员交接的那段时间说起。
大学里面,无论是哪种社交软件,最多的东西应该就是群了。组有组群,班有班群,大班里面还要分成小班,小班又有小班的群,生活有生活的群,学习有学习的群,宿舍还有宿舍的群,社团有社团的群,假如有担任什么职务,自然而然地也很容易进入相关的群里面。
人们似乎用这一个个群将大家分门别类。
周寻其实是十分厌倦见到社交媒体里头全都是消息闪烁的情况的。
所有,对于这各种各样的群,虽然周寻在里面,但是很少发冒泡。
甚至为了不见到里头纷纷扰扰的消息,对于大多数的群都会选择屏蔽。
并且对于社交媒体上面的消息,周寻也是设置了消息不通知。
所有,一般来说,周寻不怎么看社媒上面的消息,觉得如果真有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会和自己打电话。
但是事情就是这么的巧合。
那天这位新辅导员新官上任,在班级的群里面给大家布置了任务,她总是喜欢在社交媒体上面疯狂艾特所有人,立刻完成她所布置的任务。
周寻那天晚上刚好躲在图书馆里面看闲书,也就没有打开社媒,自然也就没有见到她布置下来的——“即刻紧急任务”。
要求大家填一个表格,里面有一些个人的相关信息。
确实大多数人现在都是手机不离手,也都是很关注自己动态的人,所以大多数人都在规定的时间里面完成了任务。
但是周寻是一个不大喜欢看社交动态的人,恨不得把所有的消息都屏蔽掉。
因此,那天包括自己在内,最后还剩下五名同学没有填那个表格。
周寻还是接到了马拉的电话才立刻去看的消息。
尽管群里面也有同学在解释说,“不是每个人都会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面的消息的。”
但是这位新辅导员就是喜欢迅速地完成所有的事情。
在她的想法里面,消息下发到每个人的手上,大家就应该立刻去完成。
没有按时完成就是不给她面子,又或者是不想填那个表格。
最后,那天,在几乎所有人都完成了表格之后,最后剩下的几位姗姗来迟的人被通知不用填了,到时候直接去辅导员办公室找老师亲自去填。
这不得不说是如今这个手机时代的悲哀。
周寻觉得,这要是古代的时候,大家都飞鸽传书,你传个消息起码需要十天半个月的,这还不到一天的时间就要把消息传到位还要完成任务,这不是有些严格了吗?
而且,学校一直在修路,辅导员办公室距离大家的宿舍还是有一段的距离的。本来在网上电子档就能完成的事情现在又要过去亲自找她一趟,是不是本来是大可不必的事情。
周寻突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一条新闻,说的是有一所学校在进行考研调剂的时候在凌晨两三点的时候下发了通知书,要求学生在一两个小时之内按上确定,要是没有在这个时间做到的,这则录取通知便就此作废。
这件事情当时看到的时候,周寻觉得十分离谱,但是想想现在自己经历的事情,好像性质也差不多。
但是毕竟还要和这位新来的辅导员相处很长的时间。
周寻觉得自己还是不应该太过嚣张。
而班级里面的人大多数都是神通广大,又或者说,还是有些性格的人。
那天最后这位新辅导员发通知的时候,就有人直接在群里面说她这样的行为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甚至有人扬言要投诉她。
但是各种社媒群有一点还是蛮不好的,就是开通了匿名的功能。
那位和老师呛声的人一直是匿名在发言。
想想也知道,现在对老师意见最大的想必就是那剩下的五位需要当面找老师填表格的人。
那位辅导员一气之下关闭了群里的匿名功能。
于是周寻觉得自己就被列入了嫌疑人之一。
主要是那时候和老师呛声的人说的头头是道的,妙语连珠,总之不知道为什么周寻觉得辅导员似乎认定了那个人就是自己。
其实周寻觉得那个人倒未必仅仅只是被剩下的五位倒霉蛋,假如是班级里的其他同学,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这件事是老师做得不大合适,那么会批评她的人就不仅仅是在这次的事件里面的受害者,大家都是同一个班级的人,每一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所以周寻觉得也根本不是老师说的“不要只敢匿名提意见”的问题。
班群里面除了自己班级里的人,哪里有什么“外人”,既然都是班级里的人,为什么不能对老师的做法,班级的事务提一些意见呢!
倒是她非要揪出匿名的人是谁这样的做法,让人觉得她是想记住那位‘批评她的同学。
还说不定以后会
第130章 “结仇”始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