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7章 皇帝该如何去历练?[1/2页]

我是光绪的替身 佛祖降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离开储秀宫后,光绪带着吴大佛来到一处凉亭,光绪说:“吴参谋来自后世,什么都知道,朕有什么事也不必瞒着你。朕登基二十年了,亲政也有七年了,可是事事都受太后的牵制。朕也是个有抱负的人,每日如此,苦闷得紧啊。就说你给朕提出的建议,各项制度的改革都很好,可是真正施行起来,唉,处处掣肘啊。”
      吴大佛说:“改革,就是调整既得利益集团,没收一些人的利益,转移给另一些人。就好比一个陈年仓库,要调整里面的货品,总要先拿一些东西出来,腾出空间来,转移腾挪,再把拿出来的东西再放回去。皇上需要找到这么一个地方,能够把仓库里的东西安全地拿出来,再放回去。那些保守死硬的人,就是仓库里的垃圾,用又没得用,又占了地方,找机会清理一些出去就好了。”
      光绪沉默了一会儿,说:“可是你所谓的垃圾,却与很多重要的东西固结在了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吴大佛说:“我不是为皇上打造了一把可长可短,可硬可软的宝剑吗?”
      光绪说:“前几天,内务府的一个主簿当差时饮酒被发现,禁酒司竟无法进行处罚,这把宝剑可不锋利啊。”
      吴大佛说:“宝剑锋从磨砺出。一块生铁自身没被淬打过,自然是软弱不堪的。皇上就是那块磨刀石,利用各种制度适当地磨砺磨砺它,宝剑才能锋利啊。”
      光绪说:“那剑柄在太后手中,我怎么磨砺?”
      吴大佛说:“有太后懿旨在,我觉得皇上大可以调动自如,或者架空这个剑柄。虽然我不太懂具体的操作手段,但我想事总得由人去做,听上级的,还是听皇上的,他们总会有个基本的判断。”
      光绪想了,突然说:“你一直没说过朕的死因,朕的后代,现在告诉我。”
      吴大佛低着头绕着亭子踱步,足足转了三圈,才说:“皇上的死因后世并无定论。从后世的史学家的推断中,皇上死于无权,死于憋久了想爆发,却被别人发现了。皇上没有后代,其原因也大抵相同。依我的判断,皇上是有赤子之心,但没有厚黑之能,当皇帝很憋屈,也有能力有限的原因。总而言之吧,还太年轻了,缺乏历练,也不够有城府。”
      光绪四下看看,说:“我身处深宫,四处都是太监宫女,该如何去历练?”
      吴大佛说:“我不会教这些,但我可以提供一个途径给皇上。后世有人总结出了一门学问,叫做厚黑学。他从刘备和曹操两人的经历出发,说刘备成功是因为他脸皮厚,这里蹭那里蹭,不怕丢脸。曹操成功是因为他心里黑,杀人不眨眼,心狠手辣。当然刘备的心也黑,曹操也脸皮厚。孙权呢,脸皮不如刘备厚,手段不如曹操黑,所以不如他们两个,但比一般人还是强多了。皇上可以拿着《三国演义》好好读一读,或者也可以多看看《资治通鉴》。这两本都算是帝王之书,我这个普通人看不出什么,皇上应该能看得进去。”
      光绪点点头,吴大佛便告辞离开。
      第二天一大早,吴大佛住处门口便热闹起来了,内务府的人送来了十大车的赏赐,这是太后和皇帝给吴大佛结婚的礼品,但名义上则是对吴大佛协助抓捕日本间谍之功的奖赏。
      随同礼品而来的,是一则口信,是由太后身边的一个贴身太监传来的。口信就一句话:“李总管让小的带一句话给吴参谋。李总管,希望吴参谋的婚事能在万寿庆典之前办成。”
      吴大佛听清了口信,送走了庆贺之人,立马叫玲珑过来商量。玲珑说:“李总管绝不会就这些事情自作主张的,肯定是太后的意思。”
      吴大佛问:“太后是什么意思呢?结个婚一般不是要四五

第37章 皇帝该如何去历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