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1章 袁世凯[1/2页]

我是光绪的替身 佛祖降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听说李鸿章在签订《马关条约》之后被撤职,现在住在庙里修养,吴大佛结束培训后便抽个时间去见了他一面。
      “你也成了卖国贼,你可曾想到?”李鸿章不无讥讽地说。
      “坐看风起云涌,笑待荣辱兴衰。作为一个后世之人,现在的名利,终究只是泡影。”吴大佛也笑着说。
      李鸿章往吴大佛的茶杯里添了点水,说:“听说你去禁酒司当司长了?还想着禁酒的事啊?干不成的,还不如跟我一样,在这里养养神,总比天牢要好过一点。老夫的帽子是坐实了,你还来干嘛?”
      “您的历史使命还没结束呢,你头上的黑帽子可不止这一顶。”
      “还有什么?”
      “我不确定,若是皇上太后没有失心疯,你还是可以在朝堂上活跃几年,再顶个卖国贼的帽子。不过从历史上看嘛,病急乱投医,怕就怕这件事轮不到你我二人做主。”
      “朝廷还折腾我不够吗?”李鸿章敲敲拐杖。
      “那就看你是否甘心了。”
      “甘心?淮军旧部已经是烂泥扶不上墙了,北洋水师也没了。翁同?虽然倒了,可徐桐还在。这两个老家伙可都是油滑得紧,可容不得我。”
      “大清现在还在战败的震撼之中,少不得要想办法奋发图强。按照历史,应该有两条路,一条是自下而上的变法,一条是自外而内的变法。自下而上的演员已经登场了,自外而内的嘛,还在这里喝茶呢。”
      “大清能人遍出,不缺我一个。”
      “我也不是来劝你的。只不过你是朝堂里少有的几个有国际视野的人,我跟你聊聊总算不会是对牛弹琴。”
      “国际视野?哼哼,办洋务的人可不少,至少盛宣怀就是。”
      “太后会让他来主导由外而内的改革变法吗?”
      “张之洞也行。”
      “或许吧。你还活着,这戏份就没得完。你的后辈马上也要登上舞台了,他也要扮演那个领头雨滴的角色。”
      李鸿章想了想,说:“你是说袁世凯?”
      “袁世凯一定会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你拦不住,倒是可以推一把。”
      “你说过,比大清先进的力量,会推翻大清。”
      “一把宝剑,如果交给不会用的人,它会伤了剑客自己的手。为了不伤自己的手,剑客就必须磨炼自己的技巧。我在禁酒司,也就是磨炼剑客,而袁世凯,则是那把宝剑。我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无论从哪方面看,我都不如袁世凯,所以,您猜结局会是什么?”
      “袁世凯真的会逼皇帝退位?”
      “你们古代人喜欢说命数,我们现代人也爱说,不过不叫命数,叫历史的必然。大清的命数并不是确定的,要不然我也不用这么上蹿下跳了。我只不过是引导大清走上历史的轨道,袁世凯代表着比较先进的方向,大清若是能跟上他,则是人剑合一,若是跟不上他,那把剑就会把剑客杀死。”
      “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跟你说了这么多次,总看不透你,我总觉得你在掩饰着什么。”李鸿章盯着吴大佛。
      “我确实在掩饰。中国的出路只有一条,洋务运动也好,维新变法也好,袁世凯也好,都是歧路。这些歧路的失败,印证了那条路的正确。历史书上说的,‘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寻找中国的出路而抛头颅洒热血,但在这些歧路全部失败之前,那条路是不会有人看好的。”
      “你就不能直接把这条路指出来吗?”
      “你愿意杀死几千万人吗?中国人。”
      “你······”
      “我如果现在指出来,基本不会有人相信,只有歧路失败了,他们才会去信。如果我是皇帝,一开始就认定要走正路,那整个朝堂都会血流成河,而且少不得打个几年内战,死个几千万人也不足怪。”
      “所以,你就要看着我们走歧路,对吗?如果太后叫我出山,我走的路也一定是歧路,我还能干嘛?”
      “您记得我在致远号上和您说的话吗?”
      “绝对不行。”
      “那您面临的就是绝对的失败。你已经七十岁了,算是个老顽固了。如果跟您这样开明的人都说不通,那我就只有另寻出路了。”
      李鸿章叹了口气:“之前也有人跟我说过法国的共和,我见他年轻,可惜了这个人才,就只是把他赶走而已。也可以这么说,如果你没有之前那段话,我说不定会杀了他。可是除了你,还有别人跟我这么说,可见你说的并非是一家之言,所以我就保全了他。”
      “前路迷雾重重,我是穿透迷雾而来,并不能排除有人能从这里看透迷雾,找到正确的道路。李大人,纵使你不能冲破迷雾,也请一定不要制止别人。”
      “我已经是这么做了。”
      “对了,那个人是谁?”
      “这我可记不住,好像是个什么医学博士。”
      “哦,医学博士,那就不仅聪明博学,而且还有仁爱之

第51章 袁世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