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没有。
第二天,便有御史上折子,弹劾吴大佛三点,第一,抗旨不遵,擅自出售后世信息。第二,禁酒司培训,却用一些“大逆不道”的书和事实来培训与禁酒无关之事,浪费公款。第三,允许女人出入军营。第四,私自在家会见外任官员,还是收费的。
这些事,放在其他官员身上,简直都不算是事,可是偏偏,光绪以此免掉了吴大佛的司长之职,调入户部为二品侍郎。
吴大佛被光绪的这通操作搞糊涂了,直到户部开会,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还是税制改革的事。吴大佛在第一次担任光绪替身就是光绪受伤那次时,以光绪的名义下发了税制改革方案交给军机处讨论,一直没有下文,可是现在两亿五千万两银子的赔款总是要支付的,而且日本占据了威海作为抵押,一日不支付,日军就一日不走。朝廷日复一日地在丢脸,所以就要四处筹钱,只得又想起来了吴大佛。
庆亲王没有李鸿章的手段,而且朝廷也没有什么可以抵押的,于是外国银行不肯借款。各地的财政都说自己是亏空,而关税在赫德手里,又不能增加,朝廷也不敢增加百姓的赋税,怕激起民乱。所以现在就把吴大佛请来了,要想办法筹钱。
吴大佛说:“钱,大清是有的,不过不在朝廷手上,在民间,朝廷能下决心征收,那自然能收的上来。”
徐桐说:“我知道你的想法,无非就是找那些富户罢了。可是富户可不好对付,若是他们搞个什么罢市罢航之类的,地方衙门可吃不了兜着走。”
“那就由朝廷自己去权衡利弊吧。”吴大佛有点烦躁,不由得想起了前日光绪对自己说的话。
光绪说:“你前几日在军营的时候,朕召见了康有为,他的许多变法主张深得朕心。可是重臣们要么不说话,要么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清,以祖制为由一概驳回,朕真的好心累。”
吴大佛说:“禁酒司只能让他们按时上下班,不喝酒误事,可是他们在上班时心里在想什么,是不是在摸鱼,这就管不到了,得看御史的。”
“可是现在御史也在明里暗里阻挠变法。”
“那就没办法了。他们的荣华富贵都寄托于祖制。变了祖制,他们所熟悉的一切都得消失,他们就再也不能当人上人了,反对祖制,情有可原。”
“还情有可原,那你说,朕就不情有可原吗?”光绪有点生气。
“看起来皇上最近受了很多气啊。依托于祖制的人获益,依托于变法的人就受害。要想变法,就得换人,让那些从变法中获利的人去变法,这样才能推动变法啊。”
“现在上下官僚们嘴里,都在说着变法,谁知道他们是真心还是假意。”
“从日本和俄国的经验来看,得杀掉一批大臣。皇上下得了手吗?”
“杀?你这说法和康有为一样。杀谁?谁杀?怎么杀?一个没弄好就会是引火烧身。”
“所以,明治天皇和彼得大帝都是深谙权谋之人,他们懂得利用跟变法无关的事情消灭变法的敌人,用与变法不怎么相关的事情选拔对变法支持的人。这种事,皇上你别问我。我不懂。”
“你说的我都想过,可是那些老滑头,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被抓住杀头的把柄?”
“需要把柄吗?需要吗?皇帝要变法,他们反对,这不就是最大的把柄吗?”
“可是天下人不服啊?”
“那就说明变法还没有形成天下人的共识,现在变法,还不是时候。”
“还不是时候?大清都这样了,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吴大佛想了想,说:“等到所有的识字的人都在想着变法的时候。”
吴大佛突然有了想法:“不如这样,取消科举。反正也迟早要取消的。以策论定官员,从省级官员中选拔中央官员,从州县级官员中选拔省级官员,从百姓中选拔州县官员。一句话,谁的变法策论好,就让谁进入中央。”
光绪来回踱步说:“康有为倒是也这么提了,但突然之间这么做,恐天下振动。原来那些以四书五经为念的学子,见科考无望,会另有他图。”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三年之后呢?”
“三年之后,新的选拔制度已经制订,也就有了出路了。”
“今年的科举只有一个月了,现在废除,恐生大变。”
&n
第52章 收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