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42章 十、中东-4[1/2页]

约利亚王子 佛祖降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穆圣创立伊斯兰教后,于公元632年去世,由于他在生前没有明确指定其继承人,因而在阿拉伯帝国内部爆发了争夺哈里发(意为真主使者的继承者,是帝国的政治宗教领袖)的冲突,此时伊斯兰教的传播范围已经包括了大部分阿拉伯半岛。
      当时穆斯林中有两大势力:一方是注重传统的北方阿拉伯部落长老(汉志一带)和在阿拉伯半岛的波斯商人,另一方是着重穆罕默德本人宗教遗产的南部(也门一带)信众。结果绝大多数穆斯林根据穆罕默德生前说过的一句话—“伊玛目(阿拉伯语,原意为邻拜人,引伸为领袖)应为古来氏人”,推举艾布·伯克尔为首任哈里发,南部的穆斯林获得胜利。
      此派穆斯林经过逐步的发展,日后被称为正统派,即逊尼派(逊尼是阿拉伯语圣行的音译,因他们尊崇圣行)。
      但是北部的穆斯林及波斯人穆斯林指责逊尼派删除了穆罕默德生前确认阿里为哈里发的一条“圣训”(即穆罕默德的言行):
      他们称穆罕默德曾在某年12月18日(伊斯兰历)于盖迪胡尔木,当着众多穆斯林的面,让阿里站在他的身边,并握着他的手高举说到:“我是所有信士(即穆斯林)的毛拉(阿拉伯语,意为主人),阿里也是。”
      然而人数占优的逊尼派并不认可这种说法。这些支持阿里的人被称为“什叶·阿里”(什叶是阿拉伯语音译,意为派别,同党),即是什叶派。
      阿里是阿拉伯人少年中最早接受伊斯兰教者(10岁即皈依),与穆罕默德一同出生入死多年,才能出众,是建立阿拉伯帝国的大功臣,另外阿里曾娶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为妻,并得子哈桑与侯赛因。
      然而造化弄人,拥有出众多才华且与穆罕默德有亲缘关系的阿里并没有在穆罕默德去世后立刻登上哈里发宝座。
      阿拉伯帝国的前三位正统哈里发都是逊尼派,直到第三位哈里发奥斯曼死于反对其统治的人民战争的**大海(奥斯曼政治上任人唯亲,经济上侵吞国库),阿里才在麦地那被反奥斯曼势力拥戴为哈里发,此时距离穆罕默德去世已有24年之久。
      由于反对前任哈里发奥斯曼的运动余波尚存,一个统一的伊斯兰教因奥斯曼之死而分裂,穆斯林开始拉帮结派,占山为王。
      阿里仅得到了部分阿拉伯半岛上与伊拉克及波斯等地穆斯林的支持,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早已扩张出半岛,沙姆(今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与约旦)地区与埃及的穆斯林对阿里的支持度较低。
      第三位正统哈里发奥斯曼去世时的阿拉伯帝国,已陷入了实质的分裂,内战山雨欲来
      其中反对阿里势力最盛者为奥斯曼的堂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他出生于倭马亚家族,是此时的逊尼派势力领袖。他拥兵自重,反对阿里担任哈里发的态度尤为激烈,不认可阿里的统治。
      另外先前率军征服埃及的阿穆尔·本·阿绥担任此时的阿拉伯帝国埃及总督,他同样依靠埃及的富庶,割据一方,且支持穆阿维叶的反阿里运动。
      658年的阿拉伯帝国已分裂成三块,阿里、穆阿维叶与阿穆尔各据一方
      穆阿维叶公开展示堂叔奥斯曼和其妻子的血衣,暗示奥斯曼实为阿里所害。双方矛盾尖锐,终于在657年爆发了绥芬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穆阿威亚的军队几乎就快要被阿里的军队击败时,埃及总督阿穆尔急中生智,命令士兵把许多本《古兰经》挑在枪尖上或挂在马颈上,要求阿里接受真主的裁决,通过民主协商的伊斯兰原则共同推选哈里发。
      由于许多阿里的部下(以阿塞拜疆总督为首)对《古兰经》仲裁相当崇拜,认为这才是正道,他们不听阿里的解释,强烈要求停战,接受仲裁。阿里无奈地接受了这一要求,而裁决结果是“双方均放弃哈里发职位”。阿穆尔的妙计使得穆阿维叶逃脱了行将覆灭的下场,阿里功败垂成。
      阿里军队中的主战派对此十分不满,便分裂出走以示抗议,这些人遂成为了伊斯兰教史上的第三个教派——哈瓦利吉派(阿拉伯语,意为出走者)。
    

第142章 十、中东-4[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