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缘结构上,中西亚的伊斯兰核心区分为小亚细亚半岛、阿拉伯高原、两河流域、迦南地区、伊朗高原、图兰低地等不同板块,各个板块实力差距并不明显。换句话说,伊斯兰世界缺乏强大到足以压制四方的主体核心地缘板块。
以两河流域为例。两河流域地处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位置,也是伊斯兰世界的最富庶地区,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为各个伊斯兰帝国的本部核心区,巴格达也成为早中期所有伊斯兰大帝国的首都。但两河流域的体量有限,积蓄出的地缘影响力不足以辐射中西亚乃至北非的广袤土地。任何一个政权,想单单以此为根基控制整个伊斯兰世界,都是不可能的。
两河流域是伊斯兰世界中相对最适合做核心区的板块。既然它都难当大任,其他的板块更不必说。
只不过,虽然中西亚内部地缘结构四分五裂,但从整体上看,鉴于中西亚地处亚欧大陆中心,是东西方交流的中心枢纽。
这一地位决定了,只要东西商路畅通,那中西亚沿线各板块都会获得巨大的收益,而政治上的统一,又是保证商路畅通的基础,所以凭借商业的驱使,伊斯兰教将中西亚各地缘板块整合到了一起。
但是,这种整合是有缺陷的:各个边缘板块之所以能政治上形成统一,并不是因为某个伊斯兰帝国有超强的实力,而在相当程度上只是因为政治统一能提高东西贸易效率,进而给自己带来更大收益。换句话说,伊斯兰的统一,相当程度是中西亚各地缘板块之间的主动合作,而非受中央的强力压制。
这无疑是一种脆弱的统一。而这种脆弱,则意味着各边缘板块内部,都存在着不小的反中央势力。
虽然东西方贸易的巨大利益,让大家愿意整合在一起。但问题是,贸易的收益并非全部,各地原有的农牧业,和东西贸易并无太大关联,也就是说,以此为生的部族和地区,并不会因为伊斯兰世界的大一统而得到什么好处。
对这些传统农牧业势力而言,既然没有通过东西贸易得到好处,那对维系中西亚大一统,不仅也就没有兴趣,反而会心生反感——因为这种政治统一,使自己头上平白又多了一个主子。
任何一股势力,如果其所获得的经济层面收益,不足以弥补政治上的损失,那么它自然而然会产生抵触和反抗。
当然,如果中央政府够强够横,那么地方势力也不得不屈服。比如,中国的古代王朝,就成功的压制住了四川、云贵、两广等等地缘结构独立,与中原关联不大的地区。但中国能做到,是因为中原王朝所依持的长江—黄河核心区,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地缘板块。
而两河流域却没有这么强大的实力,所以伊斯兰帝国们对国土的控制力远不如中原王朝。
这就给了反对派一定的生存空间。阿拉伯地区还好些,但在伊朗高原,在中亚的图兰低地,总有一些边缘的地区和部族,受东西贸易的影响相对有限,所以不愿意被两河流域的伊斯兰中央政府统治。虽然他们的实力还不足以彻底颠覆巴格达的统治,但自成一派,不听中央号令还是绰绰有余的。
在政治上,这些反对派抗拒中央,相应的,在意识形态领域,他们也会与巴格达形成对立。
倭马亚王朝时期,鉴于其是逊尼派,所以与其为敌的什叶派,自然就成为这些边缘势力的教派。而基于反对倭马亚王朝的共同政治诉求,哈希姆与这些割据势力走到了一起。
但随着倭马亚王朝灭亡,哈希姆家族上位,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虽然哈希姆与边缘势力长期合作,但这种合作的出发点其实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哈希姆家族反对的,仅仅是倭马亚王朝本身,它的政治目标是以自己替代倭马亚家族,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统治者;而边缘势力反对的,其实是统一的阿拉伯帝国,他们要的是政治独立。
&n
第145章 十、中东-7[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