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对土地的情结,是城里人无法了解的。\n 大集体时,一年到头来,土地留给乡亲们的每人仅有几十斤的粮食,养家糊口纯属一种奢望。但乡亲们仍从心眼里感谢这片土地。清溪寨人对土地的那份执着和感恩,感动得热泪滂沱。“地种三年亲似母”,这句话就是乡亲们对土地眷恋的最好的诠释。祖祖辈辈,年复一年面朝土地背朝天,没有厌恶、没有冷淡、没有怨言,执着坚定,永不疲倦。\n 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四面八方,包产到户,多劳多得。我的村由此勃发了生机,乡亲们对土地的热情达到了空前的高涨,对分得的土地视如珍宝,勤耕细作,于是,家家户户解决了温饱,有了余粮。李富贵还记得刚分到地时,父亲把他带到新承包的责任田边,指着那大小不一共五亩多的几块土地,兴奋地说:“咱有自己的地了,就凭这我和你妈就能供你们上学了,你们好好读书吧……”当然,他父亲不知道那些新承包的责任田不仅改变了他的家庭,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中国农村的命运。\n 李富贵父亲劳作的时候,眼神里闪烁着满心的欢喜和由衷的喜悦,是一种拥有者的自豪。多年以后,他才理解了父亲是因为深爱着土地,才像侍奉儿女一样精心操劳自己的土地,用汗水连接了土地的脉搏,用行动证明了对土地的挚情。现在的人们不再为填饱肚子而忙碌,土地一时成为农们手中的宝,不必交公粮还能拿到补贴,既可以自己耕种,也可以出租,他们既节省了劳动力,也给喜欢的人提供了接近土地的机会。现在城里人也有很多人都有一份土地情结,在工作之余喜欢接近大自然,喜欢劳作后带来的喜悦,也希望能吃到自己的劳动果实。\n 地与地之间的界段,就跟国与国之间的国界一样,是不容侵占的。这一点,也是有主权的。于是,就有了争议,有了争议必须要解决争端。要解决争议,只能找干部,找了干部后,来到田间,公说公有理,婆说理由长。如果性格温和的只凭嘴讲道理。说当时是如何分到这个界段的,当时这个地段上有什么标记,是以一棵什么树为直线,还是与一块什么石头为参照物,或者是以小沟,或是以土坎之类的分界的,各举各的理由,脾气差的三言不和就会动起手来。搞得不好,一点点土地,就会酿出大祸来,伤人身体的事就会发生,出人命的都有。性格俏好的人,如果有了土地界段之争,就会天天争吵,老死不相往来,只要一见面就会含沙射影,旁敲侧击的辱骂,什么断子绝孙、遭雷打,出门摔死遇横祸等诅咒“出口成章”,“舌占莲花”,最后吵不赢了的一方,要么就恼羞成怒,大打出手,要么就找干部,村干部劝不听了
第24章 美貌如仙女般的汉族少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