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3章 约见杜如晦[1/2页]

文德天下 三水于叔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世民走的干脆,可惜,李世民的内心同此时书房内的王梓鄢一般,同样的不平静,根本就是如大海一般汹涌,只是,李世民的修为明显要比王梓鄢高上一筹,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什么事就可以让李世民的面瘫神技,成功破功的。
      但是,长孙缘为李世民所做的,还是让李世民第一次从心里觉得长孙缘的做法不是理所应当,而是有种名为感动的情绪流淌在心间,李世民惭愧,人一生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当然,李世民知道这个时候不是自己该儿女情长的时候,为了自己,为了长孙缘,李世民需要收敛自己的情绪,重整思绪,踏上自己既定的道路,甚至,长孙缘为李世民披荆斩棘不少。这可比原来轻松不少。李世民想起长孙缘给自己的那些钱银,再次会心一笑。
      长孙缘之于李世民来说,其实已经不仅仅只是可以交付后背的伙伴了,更多的是亲人之间的亲情,爱人之间的生死相交。从来就是所有人都告诉自己需要不断的努力,然后才能存活。而长孙缘却是以同等的身份,告诉李世民:世民,尽力去做吧。即使失败,我们依旧可以逍遥江湖。
      李世民迅速将个人私情抛掷脑外,现在他需要的是理清思路,考虑接下来的路怎么走,至于长孙缘,李世民相信长孙缘不会让自己有危险,再者李世民也不是完全之长孙缘于不顾,只是,此时的李世民,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亲自参与到寻找长孙缘的行动中。
      李世民快步离开院子,他需要马上和杜如晦见上一面,商量接下来的路怎么走。长孙缘的突然离开带来太多的变故,使得李世民不得不做出相应的变化。而李世民也相信,长孙缘的存在,也是李渊迫不及待将长孙缘除掉的理由,长孙缘使得他们之间的事情变数太多、太大。
      正如长孙缘所猜测的一般,李渊是一个掌控欲极强的男人,大男子主义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长孙缘的存在,根本就不被李渊所允许,那样带来的结果很可能不是李渊所能承受的。所以,长孙缘在李渊的眼里就成了肉中刺、眼中沙,不得不除。
      而长孙缘和李世民自然看的出李渊对长孙缘的敌意,也早有预料,只是没有想到李渊会这么早动手,几乎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而这“所有人”,自然是包括了李建成一派。
      只是,李建成知道李世民手忙脚乱,忙的那叫一个昏天黑地,焦头烂额。不过,李建成也清楚,自己一定要抓紧这段时间,如果让李世民腾出了手,那么到时候该焦头烂额的就是自己了。
      当然,李世民不会知道李建成也是各种忧心忡忡。虽然可以感觉到李建成和李元吉最近没什么时间来找自己的茬,但是却没有那个轻松的时间去娱乐大众,了解李建成的动作。毕竟现在李渊还在,属于自己家的王朝还没有建立起起来,哪来的时间论功行赏,争夺大位?
      当然,不了解,不代表不关注,作为未来的生死大敌,李世民自然不会有轻视之心,毕竟自家兄弟有几斤几两,李世民还是很清楚的。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李世民和杜如晦约在之前长孙缘捉弄几人的那个茶楼,不过这次为了避免像上次长孙缘那般的差错,二人选择了包厢。不是李世民想要浪费时间分两次进行谈话,只是长孙缘失踪的第一时间,李世民也是没有了理智,只想第一时间去了解长孙缘的情况,其他,已是顾不得了。
      所以,此刻恢复理智的李世民不得不花费一番新功夫,招来杜如晦,商量之前和长孙无忌商量的事情,并且在综合两个人的意见,重新制定计划,作为一个有作为的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出谋划策的“智囊团”,更需要的是自己作为他们的效力的主人,懂得取舍,做到杀伐果决,决策英明,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当然,一切的前提是保得住自己,用得起他们。
      李世民知道自己被他们看中的是自己的称将称王的人格魅力和领率之才,但是当时不乏这样的人才,毕竟:自古英雄出少年,尤其是乱世,从来就不缺天才。他们寻找潜力股,然后扶植,如果失败,如果他们自身实力强横,甚至不会等自己原先的主人失败,便会被人“挖墙角”成功。
      而这一切,仅仅依靠自身的才情和才学是不够的,需要自身其他的附属品来吸引他们,包括自己的身价背景,甚至于是否有依靠其他靠山。要知道,在这样的乱世,如果才学不够,很多人会选择成为幕僚的幕僚,而抛弃情操、原则有时候仅仅是为了一枚铜板。
      李渊身边的幕僚不少,但是绝对不会有李世民、李建成和宇文化及这样的青年才俊的身边多。李渊一辈在志愿成为幕僚的那群有识之士的眼里已经老了,不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辅佐他们,幕僚们根本就得不到相应的成就感,那会让他们感觉很挫败,所以李世民等人就像是发光体,而幕僚们这些人就会如萤火一般,不顾姓名,只为青史留名。<

第93章 约见杜如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