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从古至今,兵贵神速向来是用兵的关键,其中从二战时所发展出来的闪电战便是这句话的最佳诠释。通过毫不停歇的连续进攻,快速撕开敌人的防线,直接攻击敌人的战略核心,以到达战略目的,这种将兵贵神速发挥到及至的战法,确实是让任何一个敌手头疼无比的战术!而在眼下这个时代,拥有古代坦克之称的骑兵绝对是执行这一战术的最佳选择!
虽然中国的骑兵在防御力上并不像欧洲骑兵那样拥有绝佳的防御力量,但在机动性上的表现,也绝对不是欧洲那种移动堡垒似的骑兵可以比拟的!考虑到宋徽宗在金人南下时曾临时禅位,自己逃跑的经历,为了能够尽快的结束宋朝的统治,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与北方游牧民族相似的战法,千里奔袭!
由于宋朝强干弱枝的国策,在大宋境内的城市绝大部分的城墙都是相当的低矮,城中的守军在人数上也相当的薄弱,往往一个人口达到了十万人以上的大县,也仅仅是只有一支五百人的厢军驻守。有的小县,则往往还不足此数。
在河北地界的时候,由于河北诸路时常受到北方契丹人的侵扰,所以防御力量一直还算不错。但在离开河北,进入到京畿地面时,由于多年没有战事,京畿一带的防御在我率领的三万五千骑兵的冲击下,形同虚设。经常是城中的守军刚刚发现了快速靠近的骑兵之后,还没来得及关闭城门,便被骑兵冲进了城中!
为了攻打汴梁,我在两年前便开始暗中准备,进军的路线也是反复推敲,商议决定的。在沿途的各座城市之中,早就有梁山暗中派出的细作卧底。那座城中地地方官贪污无度。百姓怨恨,那座城中的官员可以暂时拉拢收服,那座城中的官员为官清廉受百姓爱戴。这些事情如果让宋室来差,恐怕很难差清楚!可对这些以各种名目进入城中的细作们来说,却是轻而易举!这些官员的好坏,城中的百姓自然是看在眼里,最为清楚的!
所以一路之上,我将三万骑兵每五千人分成一队。第一队快速前进,突入城中之后,自有城中的梁山细作出面指引。该杀地杀,该关的关。开仓放粮,任命官吏,都将由这队骑兵完成。而后面的四队骑兵,则毫不停留,穿城而过。第二队自然就变成了第一队。负责对付前面的下一座城市。而当初的第一队在安顿好了城中的百姓,将梁山原本在城中的人手扶持起来之后,便离开城市,变为第五队,负责大队的后卫工作!而如果前面地城市太大。骑兵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的话,便先放弃攻打这座城市,转而进攻其周遍的小县城,取得了补给之后。再向前进!将这座城池交给后面林冲所率领的步军前来解决!
在这种战发之下,虽然在攻城中难免会有些须伤亡,引起百姓的恐慌,但当百姓们看到攻陷了城池地贼人非但没有屠城劫掠,反而杀贪官,开仓储之后,虽然对梁山扶持起来的官员不是那么认可,但也决少有奋起反抗之人。当林冲所率领的数万大军源源开至的时候。百姓们很容易地便接受了此地已经被梁山完全接管的事实!至于那些骑兵们难以攻陷的大城,在几十门火炮的轰击下,往往是几轮炮击之后,还未等步兵爬城,城中便高举起了白旗。所以林冲率领的尽管是步兵,且有重炮拖累,但行军速度却也是相当的快捷!
在这种战法之下,往往是上一座府城遇敌告急的公文刚刚送到。朝廷还未来得及做出决断。下一坐城市陷落的消息便传回了京中。六百里加急地战报,几乎是一天一封的从沿途各城中。源源不断的送进汴梁城。看着街道上一个个策马狂奔,来往不绝的快马信使,汴梁城中的百姓虽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也能本能的感觉到汴梁城中的气氛格外的紧张起来!面对一日数至地告急文书,宋室上下全都慌了手脚,就连一贯稳如泰山地蔡京也开始坐卧不安起来。
当徽宗知道了此事之后,匆忙召集在京的文武大臣齐聚紫殿商议对策!
第一百五十八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