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卷 五陵年少争缠头_1、老父辞世归故乡(下)[1/2页]

纵横西域 周驽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在望都这个小县的第四个年头,一家人已经习惯了北方小县的安静闲适生活,不再想念繁华热闹的洛阳城了。班彪已经五十多岁,感觉自己的身体越不好了,稍微操劳一点,就头晕眼花的。他已经写了好几封信给光武帝请求卸任,但是光武帝给他的答复都是“勉力为之,朕定不负你,另有重托。”他已经不再有调任的想法,能在这个地方终老,他觉得非常不错。但是班彪看着这两个已经长成大人的儿子,内心又觉得有点愧疚,他觉得自己要是当初留在洛阳城里,这两个儿子的前途会不会更好。凭着我在洛阳城里的声望人脉,这个时候这两个出色的儿子是不是应该为郎为吏了。现在跟我待在这个北方小县里,已经四年了,我是很习惯现在这样的生活,但是这两个儿子,难道就跟着我埋没在这里了么。他不想让这两个儿子埋没在这里。这几天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好了一些,就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说道:“你们两个现在都已经成家了,但是事业还没有。我觉得留在北方这个小望都县里,会耽误你们两个的前程。你们两个还是回到洛阳去。我已经写好书信,将你们两个托付给安丰侯窦融。窦伯伯你们是知道的,我从陇西的时候就跟着他了,我们是世交。趁着他还健在,我将你们托付给他,他一定会给你们安排个好前程的。”
      班固听到父亲要叫他们两兄弟回到洛阳去,赶紧跪下说道:“父亲现在年老体衰,我们两兄弟正应该每日在跟前伺候父亲,这个时候怎么可以远离父亲,这叫我们于心何忍呢。父亲不要提什么前程了,什么前程也比不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班超也赶紧跪下说道:“父亲,别提前程啦,就让我们两兄弟留着伺奉你吧。说不定父亲很快就能升迁呢,到时候父亲去哪里。我们还是跟着去哪里。”
      班彪对着班超说道:“你是没啥的,主要是怕耽误了你哥哥的前程。因为我到望都县上任,你哥哥太学都没读完,就跟我到这里了。要是他还在太学里读书,现在应该早就卒业。凭你哥哥的才学,现在肯定有个一官半职了。”然后班彪就拉起班固说道:“固儿,为父对不起你,把你带到这么个荒僻小县来。”
      班固赶紧说道:“父亲快休要如此说,父亲是海内名儒,跟在父亲身边学习,班固获益匪浅。再说父亲想要重修汉书,班固正应该在父亲身边帮忙。父亲,我觉得还是让班超去洛阳城,我留下来伺候父亲。”
      说完班固把还跪在一旁的班超也拉了起来。
      班超听到哥哥要让他去洛阳城,赶紧说道:“哥哥,要去也是你去。父亲最主要是怕耽误你的前程,才要让我们出去的。其实你出去父亲比较放心,要是我单独出
      去,父亲肯定是不放心,怕我在外面又要弄出什么事情来。”
      班彪对班超说道:“这个你倒是说对了。你在县里也是整日游荡,我还可以管着你。你要是一个人出去,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情呢。我绝对会寝食难安的,倒不如把你留在身边好。”
      听到父亲要两个哥哥去洛阳,小班昭赶紧跑了过来说道:“我不要两个哥哥去洛阳。我还要班固哥哥教我学问,班超哥哥教我武艺啦。”
      班彪拉着小班昭的手说道:“大人的事情你懂啥,你自己去玩。快去快去。”
      这时进来一个班彪的亲信衙役周通,县衙中的事情都由周通跑过来通报。此时在门外说道:“班大人,中山简王刘焉的使者到了,求见班大人。”
      班彪说道:“哪里来的中山简王。我们这里虽然是中山国国土,但是一直没有封王啊。”
      周通说道:“大人,你真是离开京师久了,连刘焉都不知道了么。他是郭胜通太后的少子,建武十七年就进爵为王了,但是光武帝一直没给他封地,这次终于把中山国封给他了。哎,母以子贵,子何尝不是以母贵。阴皇后的五个儿子早就都有封国了,郭太后失宠了,他的小儿子到现在才有封国。不都一样是皇帝的儿子么,差距可真大。”
      班彪说道:“你说的这个刘焉啊,我真是老糊涂了,想起来了。这也是好事情,中山国终于也是有主啦。那他的使者来干嘛,难道是刘焉到封国来了么?他因为是郭太后的少子,不是一直被留在京师陪郭太后的嘛。”
      周通说道:“刘焉是没有到封地来,只是派了使者过来,属下也不知道何事,老爷快到县衙去接见使者吧。”
      班超兄弟就扶着班彪,一起去了县衙,使者早就已经等候多时了,县衙大堂中,摆满了使者带过来的礼物。见到班彪之后,赶紧上去作揖说道:“贺喜班大人了,皇帝已经任命班大人为中山国的相啦。中山王刘焉特地叫小人来传达这个喜讯,并且让我向班大人表示歉意,因为要伺奉郭太后,不能亲自到封地来请教班大人。中山王让我嘱托班大人,说他因为郭太后的原因只能稽留在京师,封国的事情,就交给班大人处理了。班大人才能卓著,一定会将中山国治理好的。”
      班彪听了之后大惊,立刻说道:“班彪万分感谢皇帝的洪恩,也万分感谢中山王的厚意。但是班彪万万不敢接受任命。”
      使者听到班彪竟然不愿接任之后,非常惊讶,说道:“班大人,这可是相当于郡守的二千石大官,比你现在这个三百石的望都长,不知道跳多少级了。你几次辞官想要离开望都,光武帝都不准许。就是为了今日提拔你做中山国的国相。而且中山王一听说皇帝让你做他的国相,也是非常高兴,特地派我
      过来传令。大人可不能辜负皇帝的厚恩和我们中山王的厚爱。”
      周通听到班彪不愿意接任国相的职位,也是大惊,赶紧说道:“班大人,这可真是个二千石的大官。要我说,只有这样的官,才配得上大人的才学胸襟。大人何故要推辞呢。”
      班彪咳嗽了两声,兄弟两个刚要上去搀扶,给他摆摆手推开了。四个人此时都在等他说话。班彪咳嗽完了,定了定神,说道:“我也不想推却皇帝厚恩,我也很感激中山王的美意。但是你们看我现在这个样子,三天两头生病,行将就木,还有什么能力担当中山国的国相,我现在治理一个望都小县,都觉得费力了。你们以为我请求辞官是客套话么,我是真的不能再为官了。我如果现在为了高官厚禄,为了一个虚名接受了任命,又没有精力把中山国治理好,把中山国搞得一塌糊涂,那我是真的对不起皇帝,对不起中山王了。除此之外,我也还有一点私心,就是要把我剩下一点时间,多留给我的汉书。我要抓紧时间把汉书理出头绪来。国家不缺好的二千石,但是缺少良史。我必须抓紧时间了。”
      使者见班彪坚决辞官不就,而且看上去确实风

第二卷 五陵年少争缠头_1、老父辞世归故乡(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