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八十二章 复仇之战(九)固若磐石[2/2页]

乱世之血 宝宝包包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是半信半疑的,他悄悄地传令攻城各部,加强戒备,以防不测。然而,三天过去了,城中不仅毫无动静,石星羽还趁夜色之际多次派人送酒肉劳军,这样攻城的叛军也就渐渐地松懈下来。张全胜心头更是一块巨石落地,每日在大帐内美滋滋地喝酒吃肉,就等进城接收那十余万担粮草了。
      到了第四天深夜,石星羽亲率三千劲卒悄悄地打开城门,突然杀向敌营。多日以来秋阳城中都是趁夜色送酒肉劳军,小城又是在十几万万大军团团包围之下,守夜的军兵也就放松了戒备。故此张全胜的部队虽众,但事出突然,惊惧无措,乱作一团。酒后大醉的张全胜正在酣睡之际,亲兵报告有大队官军偷袭入营,人数是铺天盖地,立时吓得睡意顿消,忙下令集合人马,但仓皇之中,已来不及组织抵抗,十几万人马失去了指挥,竟然被区区四千官军杀得人仰马翻,四散奔逃。张全胜在亲兵的护持之下,纵马狂奔一直逃到二十几里外,才稳住阵形,等到惊魂稍定,集合部众一查点人马,被官军杀死和互相践踏而亡的竟有万余人之多。回首茫茫夜色中漆黑一团的秋阳县城,恼羞成怒的张全胜恶恨恨地发下了誓言:“若不能攻取下此城,尽屠城中之众,生食那奸贼肝胆,誓不为人!”
      于是一个小小的秋阳城就这么生生拖住了数十万大军南下的步伐,一个帝国小吏居然做到了许多大员权贵都做不到的事情。那石星羽也的确才华出众,他首先秘密派人乔装改扮混入叛军后营,一把火把张全胜本就不多的粮草烧了个七七八八,再选死士用销水把叛军的千斛精盐搞成了无法食用的盐板。而且众寡如此悬殊之下,他深知倘若死守孤城,定是难以持久,所以经常会主动出击,以攻为守。他又不一味蛮干,主动出击之时决不硬拚,奇谋良策层出不穷。他于深夜无光之时,在城内突然广布火把,一时间秋阳城是亮如白昼,鼓角四起,声动天地。叛军以为城内守军定是要挥师出击无疑,在加之已经迟了不少暗亏,立即鸣锣报警排列阵势准备迎战。谁知城内却迟迟不出兵,天亮后,更是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如此接连数日,叛军通宵达旦戒备,搞得是上下精疲力尽。一日又是如此这般,叛军见城上声息全无,认定官军又在搞疲敌之计,伏地听声的斥候也察觉不到城内动向,于是疲备不堪的叛军都放心地解甲休息。凌晨时分,天已渐亮,正是叛军人困马乏哨位交接之际,石星羽亲率百骑出北门直扑张全胜的中军。慌乱之下,居然又让他再度得手,连中军的大旗都被砍翻在地。失去指挥的叛军其余诸营眼见中军帅旗已倒,大乱之下互相践踏竟又死了近万兵丁。等到张全胜冷静下来,要将出城官军包围起来一举歼灭的时候,那百余骑早就回到城中,损失掉的还不足二十人。
      石星羽成了张全胜的心腹大患,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如此一个卑微的小吏居然可以阻挡住几十万大军前进的脚步,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单纯的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关系到双方统帅的脸面,是一场荣誉之战。飞云梯、钩车、木驴、冲石机,一件件攻城的利器被推向战场,长杆、连环、铁汁、火笼,一件件守城的工具被迅速投入使用。早有对策的石星羽全然不顾对方的奇谋,牢牢把守住了帝国版图上的一座小城-秋阳。万般无奈之下,张全胜只得选择了一个最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围城,他根本听不进部下将领的意见,在他的心中,一个小小的秋阳城代表着太多的涵义,所以他事在必得。一阵紧似一阵的萧瑟冷风中,石星羽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勉强支持着上城巡视,饥疲已久的土卒手执刀枪东倒西歪地倚在女儿墙上,望着这位面颊清瘦、胡须浓密的主帅缓缓地从身边走过,软软地谁也没有动弹。看着这些与自己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勇土,已知救援无望的石星羽心中一阵凄凉。他站在城头,久久地望着远方,高大的身影,仿佛铁铸的一般。敌营中涌出了大队人马,狂喊乱叫着从四面开始攻城。仅剩下的不足千人根本无法阻挡上万人的冲击,二十九天之后,秋阳城终告陷落,石星羽被俘,宁死不从,被张大帅活吃肝胆而亡,全城两万多人无一活口,不败的张全胜依然不败。
      区区二十九天,区区数千之众,抵挡叛军于城下,力竭而亡,秋阳之战的意义并不在于振奋军心这一点,它最大的意义证明的是叛军其实不堪一击。咬着石星羽肝胆的张全胜压根想不到,秋阳一战标志着叛军由盛转衰,来自两个不同方向的部队都把叛军当作了盘中美餐。二十九天,已经使叛军丧失了在乱世求生的本钱,那就是最宝贵的时间。

第八十二章 复仇之战(九)固若磐石[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