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种情形,做父母的也只好从了她的愿。
两天后,尼姑庵的女师傅把叶芙接走,叶芙从此遁入空门。
剃度的日子说到就到了。
那天天气清和,祥光普照。尼姑庵的香客比往日要多许多。
年轻女博士出家为尼的消息早就或远或近地传开。
有好事的人们,特意地赶来,为的就是亲眼看一看美女博士剃度出家。
吉时到。
尼姑庵的老铜钟“当……当……当”地敲响,一时经鼓悠鸣,在阵阵庄严的梵呗声中,尼姑庵著名的普世大师主持叶芙的剃度。
叶芙洗净铅华,缁衣布屣,披散着一头乌油漆亮的秀发,异常平静地跪在一只蒲团上。
锋利的剪刀一缕缕地将头发铰短,闪着寒光的刮刀将短发从头皮根部一路一路地刮干净。
几分钟后,叶芙如愿剃度出家,法号“惠仙”。
看着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博士瞬间成个不问世事的光头尼姑,不住地有人嘘嘘叹息:
好好的红尘抛开,真的就能解脱痛苦吗?
恐怕未必。
除非失去记忆!
可是皈依佛门的人都是健全、健康的人,他们哪能失去什么记忆?
吃斋念佛打坐诵经可以转移人的注意力,不去想罢。
也许与她们的饮食有关。尼姑们倡导的是一种只求温饱,吃素禅佛,六根清净,心无陈杂的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慢慢习惯了就好了。
一个肉食者是做不到六根清静的,而一个清淡的素食者或许可以做到。长期的饮食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这有科学根据!
可是一个博士,最后成了佛门弟子,怎么样都是人才浪费。
书白读了。
可怜的是父母,白养她了!
管人家干嘛?人家喜欢人家爱,也是人家的自由。
据说是爱情受挫,被人抛弃。
长得那个水灵的,抛弃?抛弃怕什么?再找一个就是!
再找一个?人家是博士,高知啊,挺难,女高知就更难。
混在人群里的叶妈妈听着旁人对女儿的妄然之评,心里一时难过极了。
但她不动声色,装作一个旁人看客,有如与事无干一般。
今天,她没听叶爸爸的话,自己一个人打了车偷偷地来到尼姑庵。为了不让人认出她,特意戴着一顶布帽子,把帽子压得低得不能再低。鼻梁上还架一副阔大的眼镜,并一改往时的穿着打扮。
女儿剃度出家,本来她与叶爸爸约好不来。但她到底没熬得住对女儿的牵挂,改头换面地上了山,为的就是想看看女儿。
女儿早几天上了山,才几天,她就想看女儿了。
她想,不管怎么样她都是她亲生的,就是剃了光头也还是她的女儿。这辈子都改变不了。
她先是跟在众人的后面走着,后来又忍不住地往前面站。
当她看到女儿的青丝一缕一缕地落在地上,眼泪就不听话地流了出来。
她赶紧借故又走到人群后,偷偷地把眼泪擦干。
无意中把旁人的闲言碎语听了个全。
叶妈妈冷静地听完看客们的非议,反倒不伤心落泪了。
她把手上的小拎包拎了拎紧,快步走出尼姑庵,转身打车下了山。
不到六十的她,身体方面挺强健的,女儿出家的事也没击倒她。在她看来,只要女儿活着没病就能放一大半心,在尼姑庵里呆着总好过生死不明的欧铭。
坐在的士里,叶妈妈边走边下决心:
暂且先这么着吧,等过了几个月,我就三天两头地上山一次,怎么也得把女儿劝还俗了不可。
我就不相信她还真能失去记忆!妈妈都不认了?
好不容易等够了一个月,叶妈妈就有些熬不住地想去看女儿。
可是叶爸爸却说:“要去你自己去。我不奉陪!女儿在那呆得好好的,你又闹的哪门子事?刚刚出家就劝还俗,又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佛门圣地,不怕遭天谴吗?”
叶妈妈想想也是,自己太着急了点,本来想好等叶芙出家三个月后再去的。现在一日一日地计着数着,却才过去三十天!这三十天却像过了一年半载似地长。
终于熬过了三个月,叶妈妈真的不能再等下去了。
老伴回去办退休,说是这段日子给闹得累,要在老家呆上一段日子好好休养身子骨。
想呆着就让他呆着去吧,她相信自己一个人也能说服女儿。关键是要有那个耐心,要有打长期仗的思想准备。
老头子这方面就不如她,他就信那个心理医生,什么顺其自然,什么幡然悔悟,她才不能信这些,起码不能全信。她就信她是叶芙的妈这一点。
现在去尼姑庵也方便,打的去打的回,备够自己一日的食物与水,揣上钱包与雨伞,就可以稳稳当当地在外面呆上一整天。
这回,她无须乔装打扮,她不怕被人认出来。
她怎么能让女儿出家当尼姑呢?她是博士,出的哪门子家啊?鬼迷心窍!
叶妈妈暗暗地想,只要三头两天地跑一回尼姑庵,非劝她还俗了不可。
这天,叶妈妈起个大早就打的上了山。
a
h
ef=
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a
第二十六章 出家为尼[2/2页]